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乖乖網一問一答之寶寶發育篇

在育兒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乖乖網媽咪小課堂又開課了, 看看今天的爸爸媽媽有什麼疑惑呢?一起動動腦筋想想辦法。

孩子大動作發展落後是感統失調的表現嗎?

范范媽媽問:我的孩子 1歲9個月大, 順產, 不太好動, 半歲會翻身, 1歲會爬, 1歲4個月大會走, 會走以後就不肯爬了。 同大動作發展相比, 他的語言發展比較超前, 認知能力很好, 精細動作也不錯, 現在會拼9塊的常規木質拼圖。 請問, 孩子語言發展超前、大動作發展落後是感統失調的表現嗎?如何處理才好?

乖乖網答:所謂感覺統合, 是指外界資訊通過人體感覺器官進入大腦後形成有效的組合。

Advertisiment
這種組合使大腦能協調身體, 對外界做出適當的反應, 指揮人完成各項活動。 如果這個系統發生問題, 不能正常運轉, 就產生感覺統合失調, 是神經機能不全的表現。 孩子翻身、爬、走都晚, 這是其大腦運動神經發育遲緩的表現, 而大運動的落後肯定會導致感覺統合失調。 對於這種情況, 只有通過運動訓練來刺激大腦中樞的運動神經發育, 才能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孩子的閱讀興趣如何從小開始培養?

佳佳媽媽問:我的孩子 1 歲1個月大, 我們經常拿著認知卡、繪本給他讀, 想慢慢培養他對閱讀的興趣, 可是他一眼都不看, 絲毫不感興趣。 請問, 孩子的閱讀興趣如何從小開始培養?

Advertisiment

答:培養閱讀興趣要從孩子的興趣點做起。 每個孩子對各種事物的興趣點是不同的, 而且1歲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很短, 他的認知能力還不能達到理解許多內容的程度, 再加上個體差異的存在, 出現這種情況不足為怪。 培養孩子先要學會觀察孩子, 瞭解他感興趣的是什麼, 能夠接受哪種方式, 是愛聽故事, 是喜歡看圖片, 還是喜歡遊戲的方式等, 順勢引導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孩子有些“自我’如何處理比較好?

樂樂媽媽問:我的女兒 2 歲, 很聰明, 語言表達能力不錯, 就是有些“自我”。 比如, 我給她買了吃的東西, 她會說“這是媽媽給我買的, 別人不能吃”。 如果我要求吃的話, 她一般會給, 別人要求吃則不會給。 請問,

Advertisiment
這是孩子的自主意識萌發了嗎?如何處理比較好?

答:2歲的孩子可以用“我”“你”等代詞來區別自已與別人, 能意識到自己的獨特, 能從;照片中認出自己, 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可以說是孩子社會化的轉捩點, 也是個性最終s形成的必要條件。 在這個階段的家庭教育中, 家長要注意鼓勵孩子, 給她鍛煉的機會, 培養她獨立活動和控制調節自身的能力, 從而促進恰當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不過, 由於生活經驗和認識水準的局限性, 處在幼兒期的孩子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來考慮問題, 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不能克服自我|中心的特點。 對幼兒的實際訓練證明, 增強移事情(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能力能顯著促進其親社會行為水準的提高和攻擊性行為的降低。

Advertisiment
因此,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 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她的換位思考能力, 讓她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適當地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儘快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

總之,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孩子的自我意識教育, 一方面要為她提供鍛煉的機會, 幫助她樹立自信心, 增強自尊感, 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她適當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擺脫自我中心的狀態。 尤其是後者, 可能更值得家長重視。

孩子喜歡重複別人的話是怎麼回事?

剌剌媽媽 問:我的兒子 2 歲10個月大, 最近出去玩時總喜歡重複別人的:話, 別人說什麼他就說什麼, 別人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好像沒有自己的想法一樣,

Advertisiment
而且在讀書時也是我讀一句他跟著重複一句。 請問, 這:是哪方面的問題?需要家長做什麼?

答:2~3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理解語言、模仿語言是孩子常見的表現, 家長不必太在意。 不過, 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和指令, 只是一味的“鸚鵡學舌”, 最好及時去看專科醫生, 看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異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