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看看孩子初入園的常見問題解答

A 卷 熱點問題快問快答

Q 怎麼讓老師瞭解孩子的情況?

A. 入園之初, 最好能給老師寫一個簡單的“介紹信”, 或者通過家園聯繫本、班級網站、電話等手段, 讓老師能夠瞭解到孩子的情況, 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 著重介紹寶寶的性格情況, 是偏安靜內向的, 還是外向好動的?寶寶的健康情況, 是否過敏, 有無特殊病情需要格外照顧?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能不能自己吃飯、大小便?寶寶在家喜歡讀什麼書、看什麼動畫片、玩什麼玩具, 臨近開學, 情緒如何?利用好各種家園溝通平臺, 及時把寶寶的情況告訴老師。

Advertisiment

Q孩子入園後會吃什麼?老師會照顧他吃飯嗎?

A.幼稚園實行定量食譜, 來保障營養均衡。 在食物的製作上一般也會注意從色、香、味、形上吸引寶寶, 激發他們的食欲。 比如, 常為寶寶製作動物形象的小點心、小包子、小餃子;三鮮、肉末、蔬菜等不同配料的蛋羹;鬆軟可口的各種蛋餅和太陽米飯、果料米飯等。 進餐時, 老師一般會用生動的語言鼓勵孩子主動進餐。 不好好吃飯的孩子, 老師也會喂他, 儘量完成定量。

Q幼稚園一般喝什麼水?怎麼保證孩子的飲水量?

A.在飲水上, 幼稚園多以白開水為主, 一般還會根據節令情況, 為寶寶增加酸梅湯、秋梨膏水、冰糖菊花水、什錦水果湯等, 幫助孩子去火、潤肺、止咳、防病。 大多數幼稚園能保證孩子一定的飲水量,

Advertisiment
這是有要求和標準的。 對於小孩子, 老師要保證上、下午至少各有兩次飲水時間, 每次都要達到1 杯。 天熱的時候, 孩子可以將水壺帶到戶外, 在遊戲中間還要喝1 次。 在此基礎上, 很多幼稚園也提倡隨渴隨喝。

Q怎麼知道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

A.爸爸媽媽想瞭解寶寶在幼稚園的情況, 可以有很多方式。 老師經常會利用“家長園地”、“寶寶生活記錄表”、“家園聯繫表”等形式向你介紹寶寶們一天的活動內容與生活情況。 有的幼稚園還會利用照相、錄影等手段將寶寶的一日活動客觀地記錄下來, 在離園時請父母觀看。 有的還會利用現代化通訊手段, 將父母最關注的問題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線上視頻等形式及時傳達給父母。

Advertisiment

如果想和老師當面交流, 可以選擇早一點去幼稚園或者等老師送走大多數孩子的情況下進行溝通, 詳細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

要特別注意, 在討論孩子的問題時, 儘量不要讓孩子在場。 特別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問老師:“最近他又犯什麼錯誤了嗎?他哪兒做得不好?”因為你們是在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 而不是在下結論。

B 卷 適應難題見招拆招

1如果他哭著說:“我不想去幼稚園……”

家是孩子最溫暖、最自在的地方。 從家裡來到陌生的幼稚園, 孩子可能會因為和依戀物件的分離而出現焦慮, 產生不安全感。 此外, 和隨意的家庭生活相比, 幼稚園環境是一個相對有要求的環境。 比如:“玩這個遊戲的時候要大聲說……”“傳完這5個球才能玩那個遊戲……”這種團體性質的生活,

Advertisiment
會使孩子受到一定的干擾和阻礙。

另外, 一天的幼稚園生活, 孩子要應付的不僅僅是環境陌生的感覺, 還有種種生活上的不便:喝水、吃飯、穿衣、小便, 每件事都和在家不一樣, 都沒有親人的幫忙。 如果孩子應付這些事情的能力比較差, 那麼焦慮便會更強一些。

怎麼回應?

宣洩 讓孩子哭一會兒, 宣洩焦慮。 抱一抱寶寶, 愛☆禁☆撫的動作比語言更能説明孩子安靜下來。

重複性回應 如果寶寶說:“媽媽, 我不想去。 ”你可以重複說:“哦, 寶寶不想去幼稚園。 ”如果他說:“媽媽, 我好愛你, 就喜歡和你在一起。 ”你說:“哦, 寶寶最喜歡和媽媽在一起了。 ”重複性回應告訴寶寶, 媽媽知道他的想法。 當寶寶從媽媽嘴巴裡聽到他想聽的話,

Advertisiment
會覺得媽媽理解他, 他想什麼媽媽都知道。 但是關於是否上幼稚園的事, 媽媽還是要溫和地堅持。

找到新的表達方式 比如:“晚上5點媽媽來接你, 如果你很想媽媽, 見到媽媽的時候就用力抱抱媽媽, 媽媽就知道了。 ”或者用力親一親, 碰一碰鼻子, 用哭以外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情感。

2.入園後經常生病。

孩子生活在家庭環境中時, 接觸到的各種細菌相對少, 而進入集體環境中, 彼此之間交叉感染很容易生病。

怎麼回應?

在入園前, 加強戶外運動, 增強孩子體質。 此外, 給孩子多喝水, 適當的補充一些脂肪類食物。 如果孩子生病了, 最好能等病好一些再去幼稚園。 在家裡新刺激少, 體力消耗也會少, 受傳染的幾率也會小很多。

3.他好像在幼稚園裡吃不飽。

寶寶從家裡的進餐環境和飲食內容過渡到幼稚園要有一段適應期。幼稚園一般是三餐兩點或兩餐兩點,提倡少食多餐。不像在家裡,每頓飯的量也會相對多一點。另外,在家裡活動量相對有限,而在幼稚園裡,孩子大量奔跑、遊戲、玩耍,消耗大量能量,手邊又沒有零食,也沒有隨意的“加餐”,回家後有的孩子很快就會感到“饑餓”。

怎麼回應?

回家後如果孩子表現出有主動吃飯的想法,可以給他加一點餐。但是加餐的數量和內容要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來定。食量大、體重偏高的孩子,可以適當地控制一下,少吃點主食,吃一點水果,喝點優酪乳。幼稚園的食譜是公開的,可以根據食譜的具體情況進行補充搭配,以保證營養的充足和豐富。

4.他被別的小朋友抓傷了。

入園的前兩個月小朋友之間打鬧的情況並不多見,似乎他們都在觀察環境,這時候班裡也相對安靜些。兩個月後打鬧的情況增多,開始出現一些爭執、抓咬的現象。矛盾的出發點經常是為了爭搶玩具。有的孩子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喜歡的就要得到。有些孩子沒有學會防備別人的攻擊,可能會被抓傷、咬傷。

怎麼回應?

為了減少摩擦,在家裡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增強孩子迅速反應的能力,此外,教會孩子學會大聲表達:“我不喜歡你這麼做,你不許打我!”

5.孩子不敢在幼稚園裡大小便。

在入園初期,有的寶寶因環境的變化會有憋大小便的情況。你最好能和老師溝通,告訴她寶寶的如廁規律,請她在相應的時間提醒寶寶大小便。

此外,寶寶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由大人把著大便,而幼稚園一般都是蹲坑,有的寶寶因為不習慣會拒絕在幼稚園大便。

怎麼回應?

如果你的寶寶在家大便時有特殊的習慣,如有的寶寶會抱玩具或看電視,有的要人陪等,提前告訴老師,和老師商量著保留一些習慣。同時,可以進行一些坐便訓練,幫助孩子逐漸適應。

入園觀點即時貼

漫漫獨立路,不用那麼心急

有些家長送孩子去幼稚園的一個重要的目的是要説明孩子獨立,而且是要孩子從家庭裡獨立出來適應幼稚園。但是我認為不應該忽略孩子和家庭之間的關係,不要把這個紐帶扯斷,反而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去維持和保護這種關係。

相比而言,在德國幼稚園裡孩子的自由度會大一些,獨立的步伐似乎會慢一些。比如,在入園時家長可以陪園,時間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有可能是1個小時,有可能是1天,也有可能是1個月。事實上,我們會把獨立的過程看做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從幼稚園開始到青春期。

3.他好像在幼稚園裡吃不飽。

寶寶從家裡的進餐環境和飲食內容過渡到幼稚園要有一段適應期。幼稚園一般是三餐兩點或兩餐兩點,提倡少食多餐。不像在家裡,每頓飯的量也會相對多一點。另外,在家裡活動量相對有限,而在幼稚園裡,孩子大量奔跑、遊戲、玩耍,消耗大量能量,手邊又沒有零食,也沒有隨意的“加餐”,回家後有的孩子很快就會感到“饑餓”。

怎麼回應?

回家後如果孩子表現出有主動吃飯的想法,可以給他加一點餐。但是加餐的數量和內容要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來定。食量大、體重偏高的孩子,可以適當地控制一下,少吃點主食,吃一點水果,喝點優酪乳。幼稚園的食譜是公開的,可以根據食譜的具體情況進行補充搭配,以保證營養的充足和豐富。

4.他被別的小朋友抓傷了。

入園的前兩個月小朋友之間打鬧的情況並不多見,似乎他們都在觀察環境,這時候班裡也相對安靜些。兩個月後打鬧的情況增多,開始出現一些爭執、抓咬的現象。矛盾的出發點經常是為了爭搶玩具。有的孩子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喜歡的就要得到。有些孩子沒有學會防備別人的攻擊,可能會被抓傷、咬傷。

怎麼回應?

為了減少摩擦,在家裡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增強孩子迅速反應的能力,此外,教會孩子學會大聲表達:“我不喜歡你這麼做,你不許打我!”

5.孩子不敢在幼稚園裡大小便。

在入園初期,有的寶寶因環境的變化會有憋大小便的情況。你最好能和老師溝通,告訴她寶寶的如廁規律,請她在相應的時間提醒寶寶大小便。

此外,寶寶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由大人把著大便,而幼稚園一般都是蹲坑,有的寶寶因為不習慣會拒絕在幼稚園大便。

怎麼回應?

如果你的寶寶在家大便時有特殊的習慣,如有的寶寶會抱玩具或看電視,有的要人陪等,提前告訴老師,和老師商量著保留一些習慣。同時,可以進行一些坐便訓練,幫助孩子逐漸適應。

入園觀點即時貼

漫漫獨立路,不用那麼心急

有些家長送孩子去幼稚園的一個重要的目的是要説明孩子獨立,而且是要孩子從家庭裡獨立出來適應幼稚園。但是我認為不應該忽略孩子和家庭之間的關係,不要把這個紐帶扯斷,反而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去維持和保護這種關係。

相比而言,在德國幼稚園裡孩子的自由度會大一些,獨立的步伐似乎會慢一些。比如,在入園時家長可以陪園,時間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有可能是1個小時,有可能是1天,也有可能是1個月。事實上,我們會把獨立的過程看做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從幼稚園開始到青春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