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防治】母乳性黃疸治療

養生之道網導讀:

母乳性黃疸防治對寶寶健康成長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做到母乳性黃疸防治呢?下面教大家一些基本母乳性黃疸防治辦法。

Advertisiment

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嬰兒在生後4~7天出現黃疸, 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 一般狀況良好, 無溶血或貧血表現。 黃疸一般持續3~4周, 第2個月逐漸消退, 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 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 黃疸明顯減輕, 膽紅素下降≥50%, 若再以母乳餵養, 黃疸不一定再出現, 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到原有程度。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增高, 目前已達20%~30%。 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本病預後良好, 嚴重者才需治療, 但為了順利推廣母乳餵養也應引起重視病因

母乳性黃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 現根據發生的時間分為早發性和晚發性兩類。 前者發生時間與生理性黃疸相近,

Advertisiment
認為主要與母乳餵養不當, 攝入不足有關;晚發性多認為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迴圈增加有關, 常發生於生後1~2周, 可持續至8~12周。 一般認為, 新生兒小腸內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經過檢測確認), 活性高。 這種主要來源於母乳的酶, 可催化結合膽紅素變成未結合膽紅素, 此過程在新生兒小腸內進行, 加上小兒腸蠕動相對慢, 使大量應排泄的膽紅素被這種酶解離成未結合膽紅素, 吸收增加, 即出現母乳性黃疸。

治療

如果寶寶出現黃疸, 且程度較重, 或長時間不消退, 即屬於病理性黃疸, 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得到早期治療。 如果診斷為母乳性黃疽, 則家長不必緊張, 因為此病癒後良好。

但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Advertisiment

(1)黃疸程度不重, 一般不要停止母乳餵養:大部分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危害較輕, 可繼續進行母乳餵養, 經過一段時間後, 黃疸會自行消退。 也可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服用魯米那, 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

(2)暫時停止母乳餵養:如果黃疸較重, 除胸腹部、面部、白眼珠發黃外, 手掌、足底的皮膚也開始發黃, 此時應暫停母乳餵養, 觀察3~4天, 待黃疸略退後再恢復母乳餵養。 只有少數病兒在恢復母乳餵養後, 其黃疸又加深, 但程度一般不會比原來重, 可服用魯米那等藥物, 繼續進行母乳餵養。

(3)少數黃疸程度嚴重者, 需暫停母乳餵養, 住院治療:醫生會根據病兒病情採用藥物或照藍光的方法來治療。 在暫停母乳餵養期間, 媽媽應保證每天按時把乳汁擠出,

Advertisiment
切勿只顧照看寶寶而忽視了對母乳的保護, 影響乳汁的正常分泌。

做好防護治, 讓寶寶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