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0後,如何適應為人父母

導讀:看看下面的問題, “被生育”、“孩子養孩子”、“房奴、卡奴、車奴、孩奴, 多奴加身”……這些問題你身上有幾個?也許剛知道懷孕時, 你的心情很複雜, 有喜悅、有惶恐、有無奈, 甚至還有恐懼。 可是在當媽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時, 你只剩下惶恐:要對別人一生負責, 這是多麼巨大的工作。 在接下這工作之前不好好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怎麼能輕裝當父母?

問題1 “被生育”

解讀:年齡到了, 不用自己著急, 家裡自有公公婆婆或爸爸媽媽提醒你的年齡、提醒你延續後代的責任, 以及做出種種的承諾, 其中包括:孩子的養育費用、養育責任,

Advertisiment
他們通通包下。 於是, 你糊裡糊塗地在呐喊助威聲中懷上了。 事實上, 長輩真的可以包攬一切嗎?如果讓他們包攬一切, 就不會埋下隱患嗎?

口述媽咪:姜小花

寶貝年齡:1歲7個月

其實我和老公都是不婚主義者, 因為相戀十年(不好意思, 我們早戀了), 彼此早已成為對方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沒有那一紙婚書對我們來說早已不再重要。 如果沒有雙方父母的催促, 或許我們就這樣一直同居下去。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雙方父母不停地催促我們趕緊結婚, 為了成全爸媽的心意我們終於舉行了婚禮, 但結婚前提是我們婚後要奉行“丁克”原則。

為了讓我們可以儘快完婚, 雙方父母當時均表態說我們的事情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Advertisiment
但婚後沒多久他們便開始天天念叨起何時抱孫子了。

我們向他們列舉了種種不要孩子的理由, 而他們的理由卻只有一個, 正常的家庭哪兒有不要孩子的?兩家的香火要不要傳?他們許諾, 在寶貝降生後, 由他們來照顧孩子, 我們依然可以過小倆口的二人世界。

就這樣, 我們還是按照他們的意願懷孕生子, 誰讓我們孝順呢。 這次雙方父母果然如當初許諾的一樣, 四位老人全情投入到養育第三代的工作之中。 我和老公本以為自己可以回到沒有寶貝之前的狀態, 但畢竟已經為人父母, 又怎能不在意自己的孩子呢?於是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又開始展開了孩子“撫養權”的拉鋸戰……現在想想, 我覺得自己就是一步步走進他們早已安排好的圈套之中。

Advertisiment

分析:

表面上看, 小倆口很委屈、很無奈。 實際上, 這個結果是你們自己的選擇。

“80後”有一個沒有被激發出來的特質—承擔。 我選擇, 我承擔後果。 因為從小到大, 是“父母為我選擇, 父母為我承擔後果”。 如此這般長大的孩子, 面臨生育的大事, 仍然是“父母為我選擇, 父母為我承擔後果”, 而且子女仍然一臉憤憤而無奈的樣子, 和小時候一樣。

懷孕生子以及今後的撫養, 是你們成為獨立個體、承擔自己的大好機會。 如果決定了要孩子, 就要重新開始長大, 和孩子一起長大。 可以肯定, 你“長大”後會很滿意當初這個決定的。

長輩們的確會不斷施加壓力, 催促你們趕緊要孩子。 但是如果心理、經濟, 甚至感情等等方面沒有做好準備,

Advertisiment
就急於要孩子, 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原本就承受能力不強的經濟實力、感情基礎或者心理承受能力會經受很大的壓力。 所以, 儘管長輩們會不斷催促甚至威逼, 但是一定要做好全部準備時再積極備孕。

支招:

1.如果你正在處於“被備孕”的階段, 如果你和老公依然覺得現在並不希望寶貝出現在家中, 那麼你們還來得及, 勇於向父母說“不”, 這種拒絕和孝順與否無關。 要跟長輩做一次耐心的深談。 告訴他們, 你們已經能夠決定自己家庭的大事了, 你們現在還沒有做好生養孩子的準備, 但是你們一直會認真考慮這件事。 記住:隨著你們的成熟, 總有一天你們要對長輩說“不”, 而他們已經沒有可能像你小時候那樣大發雷霆,

Advertisiment
不尊重你們的決定了。 只要你的態度是溫和而堅定的, 無需重複地解釋。 切記:你們的態度是最關鍵的。

2.如果你處於“被懷孕”階段, 那麼你需要平心靜氣地等待天使降生, 並且在孕期做好各種身心準備。 千萬不要將撫育子女的任務全權轉讓給長輩, 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 孩子一生的幸福, 與你在TA生命之初的幾年給TA的母愛息息相關, 沒有人能夠取代你, 無論他們多麼有經驗。

3.如果寶貝已經出生, 你要迅速調整好自己的身心, 多與寶貝相處, 讓TA的可愛喚起你做母親的本能, 好好地把屬於你的責任承擔起來。

問題2 “孩子”養孩子

解讀:“我自己還是個孩子呢, 怎麼能再去養一個孩子?”這是很多“80後”孕媽准爸的經典口頭禪。 真的要躲“孩子”的殼裡一輩子,拒絕承擔、拒絕長大嗎?

口述媽咪:Jenny

懷孕周數:36周

我和老公屬於閃婚一族,從相識到結婚不過短短數周,而在婚後蜜月之旅時我們又很“閃”地懷上了寶貝,百天之內我就將自己的角色一下從女孩升級為媽咪。不少朋友見到我時吃驚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你怎麼能當媽咪呢?!”是啊,我怎麼就當媽了?雖然整個孕程多數時間我都沉浸在即將為人母的快樂之中,但那種隱隱的擔憂也會時不時地竄出來。幾個月前我還在和我爸爸撒嬌,但一個月後就該有人向我撒嬌了。看著那些胸部下垂、身材走樣的中年婦女,我真擔心自己也會變成那個樣子,我不想當中年婦女嘛!一想到自己馬上會成為“長輩”就突然覺得好悲哀……

分析:

“我還是個孩子”,又是一句“80後”的經典名言。把自己當成孩子,不是只有你才有的願望,所有人都有。當孩子多好啊!不那麼辛苦地承擔一大堆責任,不必委屈自己做不想幹的事。但是這可能嗎?越是怕長大,越是致使精神的成熟度與身體的成熟度相背離,說到底,這不是正常的。試想,你到三十多歲的時候,還在人堆裡裝嫩、裝少女,是不是很滑稽?

變老和生育無關。一個人、一個生命體由小變大,由大變老,再到死亡,這是自然規律,任何人無法阻擋。無論是否生育,變老是必然的。與其生活在害怕變老的痛苦中,不如早點兒面對。

支招:

1. 成熟起來。雖然號稱是“80後”,其實算算也是奔三的人了,好意思繼續當孩子嗎?在單位裡也逐漸要成為骨幹了,在家裡也不再是承父母恩澤而是反過來照顧父母的人了,生兒育女當父母也是成熟的一大步。

2. 學會做積極自我暗示,你有充分的時間和資源成為“稱職的媽咪”,學習育兒知識、向過來人請教……即使寶貝出生後遇到你沒有心理準備的問題,也要相信一定能找到辦法,車到山前必有路。

問題3 選擇順產還是剖宮產?

孕齡:35周

隨著預產期的臨近,選擇哪種生產方式,成為我最為關注也是最恐懼的問題。雖然處在宣導順產的大環境下,但我一聽表姐的順產經歷就怕得渾身直哆嗦。我多希望能夠一點兒罪都不受,就把寶貝生下來。

老公為了鼓勵我順產,還給我下了很多網友講自己順產的帖子。這些帖子我不看還好,一看簡直嚇得不行,那些孕媽疼得死去活來,嗓子都喊啞了;有人生了兩天都沒有生下來;側切之後嚴重影響了夫妻生活;陪產讓丈夫有了心理陰影,好幾年都沒有夫妻生活。形形色色的“過來人”對順產痛苦的渲染,讓我對順產望而卻步。

可是前兩天,我又聽說剖宮產也很疼。天哪,我到底該怎麼辦哪?

分析:

還記得《小馬過河》的故事嗎?在你沒親身經歷之前,別人的經歷讓你覺得好可怕啊!直到自己上陣,才知道那河水既不像松鼠說得那麼深,也不像老牛說得那麼淺。

關於順產和剖宮產的利弊,相信每位孕媽咪張嘴就可以說上幾條,比如順產是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在產後第一時間便可下地活動,寶貝在經過產道擠壓後,減少了新生兒併發症的發生幾率。而剖宮產則可以快捷輕鬆地讓你在半個小時內成為媽咪。每個孕媽咪都有選擇生產方式的權力,我們並不是說剖宮產的媽咪就不是偉大的媽咪,但在沒有任何剖宮產指征的情況下因為自己怕疼而使寶貝少了人生中第一次鍛煉的機會,這豈不是種相當自私的做法?

怕疼,是人之常情。沒有人天生不怕疼的。但是疼一定有它的意義,否則大自然早把這項功能淘汰掉了。比生孩子更痛苦的事多多了,你能保證這輩子不遇上一兩個嗎?躲,不是辦法!

支招:

1.首先,要樹立當媽的決心。選擇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別人可以做到,你也可以。要知道,如果不痛不癢地生下孩子,你會對寶貝有深到極至的母愛嗎?這是當媽咪的第一考驗,只有經受住了才配得上“媽媽”這個稱呼。

2.知識的獲取適可而止。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無知者才會無畏,當你懂得越多時,反而會越糾結。不少學醫的人反而更害怕生產,因為她們的頭腦裡記住的全是各種各樣的病!

3.“80後”孕媽咪選擇剖宮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懼怕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陣痛產程,但如果在產前做足了功課不但可以縮短產程,還能減輕疼痛。首先要堅持鍛煉。鐘麗緹就是在每次懷孕期間堅持練習普拉提,才會在輕鬆的“one push”生下寶貝。

問題4 天雷勾地火

解讀:“80後”夫妻往往結婚沒幾年就懷孕生子了。這時候,夫妻兩人可能還沒過磨合期呢,兩人的相處更像是情侶而不是夫妻:好的時候如膠似漆、吵的時候天雷地火。這樣沒有“彈性”的夫妻關係,怎麼能培養出和諧安寧的家庭氣氛呢?

口述媽咪:沒法過了

懷孕周數:26周

什麼叫“不是冤家不聚頭”?看看我和我老公就知道了!真不知道是不是我們上輩子有仇,這輩子才會成為兩口子。他是個特別大男子主義的人,結婚以後什麼都干涉我,不允許我穿短裙和吊帶,說怕我走☆禁☆光;不允許我和男性朋友吃飯聊天,說男人約女人總是有企圖的;由於我們職業屬於同種行業,對我的工作也總是指指點點。他的這些做法簡直都快把我逼瘋了,所以沒幾天我們就會大吵一架。吵架的時候,什麼尖刻、刺激的話都說,到罵人都不解氣的時候就上手了。不過,還是我打他多,他打我少。家裡的杯子、遙控器、電話也不知摔了多少次。

可是,吵完以後我們膩在一起又特別好。吵完以後,我們互相都有愧疚的心理,我對他柔情蜜意,他對我千依百順,兩人好得都分不開了。

半年前,我懷孕了,本以為這會讓我們關係變好,卻沒想到情況更糟。我早孕反應強烈,看什麼都噁心,他卻一旁吃得津津有味;我失眠難受得無法入睡,他卻在一旁呼呼大睡;每次產檢都是我一個人去,他藉口工作忙一次都沒去過;每天下班回來他也不給寶貝做胎教,仍然沉迷於打遊戲……所以我們現在的吵架頻率比懷孕前還要頻繁。我都不敢想像孩子出生後會怎樣,難道要每天在孩子面前吵架嗎?

分析:

據調查,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父母經常吵架,會讓寶貝在情緒上受到猛烈衝擊,尤其吵架時候聲調提高,聲音增大,常常會把寶貝嚇得不知所措。而且當夫妻吵得投入時,根本顧不上理會孩子,孩子會以為爸媽不要自己了,而看到自己認為最親密的人之間針鋒相對,孩子會失掉家庭的安全感,感到悲傷、無助、恐懼。漸漸的那些負面情緒會導致孩子在性格、行為上出現偏差,對人缺乏信任、刻薄暴躁,甚至具有攻擊性,認為吵架謾駡甚至打架是解決人際衝突的辦法。父母吵架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支招:

1.天大地大,什麼事也沒有肚子裡的寶貝大。想發怒的時候,暫且克制一下。你這邊不發火了,老公那邊的火也很難燒得更旺。也許你是撒嬌任性的小女孩,也許你是說一不二的小妻子,但懷孕後你首先是個媽咪。事事不能盡如人意,要發火之前儘量先離開現場,到外面或別的房間去做點兒讓你放鬆的事情。你也可以寫寫日記或給閨密打個電話。有條件的話,找個值得信任的心理諮詢師每週做一次“心靈按摩”也很有效。

2.關於女性懷孕期心理和生理的變化,是准爸爸應該必修的第一課。首先應該讓他認識到女性在懷孕時由於體內荷爾蒙分泌出現變化,很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加之妊娠反應讓身體備受折磨,所以孕媽咪會像隨身攜帶放大鏡一樣將一些事情放大。

有人說,現在有了新的三座大山:房子、信用卡和孩子,隨便哪座大山都能夠把人壓倒。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字—“錢”。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艱苦和擔子要扛,我們不用扛槍浴血奮戰,我們也不用到農村去下鄉當知青,我們只是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這都會壓垮我們嗎?在抱怨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脆弱。

問題5 “孩奴”加身

解讀:“80後”的准爸孕媽,滿打滿算也就工作過8年左右。這8年還是曲折的8年,剛開始時,手中突然有了錢,唱k、戶外旅行、買衣服包包,當了“月光族”。後來知道攢錢了,卻又被房子、車子掏空了積蓄以及兩家老人的積蓄。每月供著房子、車子和信用卡,如果還要養一個哇哇亂哭的小寶貝,家裡的錢袋子怎麼受得了呢?

口述媽咪:大紅

寶貝年齡:6個月

“到底一個月要收入多少才能養孩子?”最近我總在和朋友討論這樣的問題。掐指算來,我竟然從18歲開始就進入到了奴隸社會。剛上大學時,也不知道為什麼學校給我們每個人辦了張信用卡,雖然信用額度不大,但對於零收入的我們來說,已經開始淺嘗“卡奴”的生活了。

分析:

可憐天下父母心,就是因為那句“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讓諸多“80後”父母不幸淪為了“孩奴”—孩子的教育將會是未來幾年之中的最大支出。雖然看著那些外地務工人員的寶貝,在沒有進口奶粉、沒有高級紙尿褲的情況下依然健康成長,嘴上不禁感歎“孩子怎麼養都是養啊”,但內心依然不願意讓自己的寶貝輸在起跑線上。

在這筆龐大的消費數字中,有些是由於環境所致的無奈,諸如“三鹿事件”讓媽咪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甚至不惜花大價錢直接從國外購買奶粉。而另一部分則基於攀比之情,“別人孩子有的東西,我的孩子也要有;別人的孩子接受早教,我的孩子也不能輸給他”。

支招:

1. 很多“80後”正在準備懷孕的小夫妻就是因為算了這筆賬,從而打消了懷孕的念頭。的確,養育子女是筆很大的開支,寶貝的降生絕不是添雙筷子加個碗的問題,TA甚至會影響到你們原有的生活品質。但是否會成為“孩奴”,決定權依然掌握在你們夫妻手中,在可承受的範圍內為寶貝提供最好的,與別人攀比毫無意義。

2. 對於家裡的財務情況,雙方應該有一個計畫。如何增加收入、如何節約開支,雙方應該達成一致。學會把有限的錢做有效的分配,收入不多也能過上滋潤的日子。

3. 對於育兒成本的計算,不應該只單純記錄那些為孩子的消費支出,也應該將因孩子而獲得的快樂與成長經驗納入成本之中。

“我孩奴,我快樂”,當看到自己的寶貝健康成長時,你就會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問題6 准爸還是大孩子

解讀:網路遊戲禍害的不只是學生們,多少上班的人也是下班回家就坐到電腦前開始一天的另一份工作:在網遊裡廝殺。何況除了網遊,好玩的東西還有那麼多:唱k、車友聚會、朋友們聚在一起看球、侃大山……幹什麼都比在家伺候孕媽強。“80後”的准爸就這麼不靠譜嗎?

口述媽咪:春子

寶貝年齡:1個月

懷孕的時候,我是一名“遊戲寡婦”,老公下班回來就把自己關進書房,一玩遊戲就玩到半夜。那時候,他說我懷孕這件事給他很大壓力,他需要打遊戲來排解壓力。這都哪跟哪兒呀?寶貝生下來後又恰逢世界盃,就這樣我從一名“遊戲寡婦”又變成了“足球寡婦”。

當初剛知道我的預產期時,老公就興奮地主動請纓說半夜要負責照顧我和寶貝,為此我還感動了好久,據說很多新爸爸因為怕被打擾而不與產婦睡在同一個房間。可真快到了預產期時,老公才告訴我他要照顧寶貝的真實理由—有寶貝的哭聲當鬧鐘,他就不會錯過半夜的世界盃比賽。

實際上我老公是怎麼“照顧”我和寶貝的呢?每到看球激動的時候,全然不顧我和寶貝是否睡覺,大呼小叫(還髒話連篇)。換尿布的時候還不忘全神貫注地看球,以致寶貝尿得到處都是,他依然手舉著紙尿褲呆站在電視前。一點兒爸爸的樣子都沒有,我真想把電視給砸了!

分析:

從看到小腹隆起、感覺到第一次胎動時,孕媽咪們就開始有了媽咪的狀態,你與腹中寶貝的交流,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夠體會到的。就像俗話所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作為准爸爸的他只能像遊客一般隔著你的肚子看看熱鬧,甚至到寶貝降生那一刻他依然沒有成為真正的父親。生理原因決定男人確實是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夠進入到父親的角色。

從另一方面來說,寶貝出生後媽咪將全部精力都用在照顧寶貝上,自然會忽略了夫妻之間的交流,致使丈夫產生被排斥在外之感。從最初的無從加入到最後的放棄加入,嘗試失敗的他只好再回歸到遊戲狀態。

支招:

1.“80後”丈夫進入丈夫的角色已經很慢了,現在還要進入父親的角色,真是難上加難啊!小丈夫玩心太盛,既自我又任性,可苦了當小媽咪的你啦!你要做的就是每當你不滿意他的做法時,及時告訴他他這樣做使你心裡不舒服。如果忍氣吞聲不聲不響,那樣他以為你並不在乎呢。你只有表現出對此事很重視,他才會收斂。

2.除非男人可以懷孕,否則註定准爸爸總是會緩慢進入父親的角色。培養老公的父親感覺,應是從孕期開始。握著老公的手,讓他親自感覺寶貝的胎動;每天讓他與寶貝說話,為寶貝講故事;一起參加產前輔導,學習知識,練習照顧孩子的本領。

3.在寶貝出生之後,儘量讓老公參與照顧寶貝,如給寶貝餵奶、換尿片、哄睡覺、洗澡、洗屁股、拍嗝、買嬰兒用品,或者搜集育兒的資料。

注意以培養他的興趣為主,不要動不動就批評人家笨手笨腳。在他不熟練的時候,僅僅讓他在旁邊做個幫手即可。一言以蔽之,參與,是男人進入爸爸角色最佳的方法。

4.時常給老公灌點兒迷魂湯,說家裡現在就靠他一個人了,要不是他這麼能幹,你還真沒主意了。男人聽多了奉承話,自然飄飄然了,就算有壓力、有負擔、有障礙,他也會拼命跨過去。誰讓他是男人呢?

真的要躲“孩子”的殼裡一輩子,拒絕承擔、拒絕長大嗎?

口述媽咪:Jenny

懷孕周數:36周

我和老公屬於閃婚一族,從相識到結婚不過短短數周,而在婚後蜜月之旅時我們又很“閃”地懷上了寶貝,百天之內我就將自己的角色一下從女孩升級為媽咪。不少朋友見到我時吃驚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你怎麼能當媽咪呢?!”是啊,我怎麼就當媽了?雖然整個孕程多數時間我都沉浸在即將為人母的快樂之中,但那種隱隱的擔憂也會時不時地竄出來。幾個月前我還在和我爸爸撒嬌,但一個月後就該有人向我撒嬌了。看著那些胸部下垂、身材走樣的中年婦女,我真擔心自己也會變成那個樣子,我不想當中年婦女嘛!一想到自己馬上會成為“長輩”就突然覺得好悲哀……

分析:

“我還是個孩子”,又是一句“80後”的經典名言。把自己當成孩子,不是只有你才有的願望,所有人都有。當孩子多好啊!不那麼辛苦地承擔一大堆責任,不必委屈自己做不想幹的事。但是這可能嗎?越是怕長大,越是致使精神的成熟度與身體的成熟度相背離,說到底,這不是正常的。試想,你到三十多歲的時候,還在人堆裡裝嫩、裝少女,是不是很滑稽?

變老和生育無關。一個人、一個生命體由小變大,由大變老,再到死亡,這是自然規律,任何人無法阻擋。無論是否生育,變老是必然的。與其生活在害怕變老的痛苦中,不如早點兒面對。

支招:

1. 成熟起來。雖然號稱是“80後”,其實算算也是奔三的人了,好意思繼續當孩子嗎?在單位裡也逐漸要成為骨幹了,在家裡也不再是承父母恩澤而是反過來照顧父母的人了,生兒育女當父母也是成熟的一大步。

2. 學會做積極自我暗示,你有充分的時間和資源成為“稱職的媽咪”,學習育兒知識、向過來人請教……即使寶貝出生後遇到你沒有心理準備的問題,也要相信一定能找到辦法,車到山前必有路。

問題3 選擇順產還是剖宮產?

孕齡:35周

隨著預產期的臨近,選擇哪種生產方式,成為我最為關注也是最恐懼的問題。雖然處在宣導順產的大環境下,但我一聽表姐的順產經歷就怕得渾身直哆嗦。我多希望能夠一點兒罪都不受,就把寶貝生下來。

老公為了鼓勵我順產,還給我下了很多網友講自己順產的帖子。這些帖子我不看還好,一看簡直嚇得不行,那些孕媽疼得死去活來,嗓子都喊啞了;有人生了兩天都沒有生下來;側切之後嚴重影響了夫妻生活;陪產讓丈夫有了心理陰影,好幾年都沒有夫妻生活。形形色色的“過來人”對順產痛苦的渲染,讓我對順產望而卻步。

可是前兩天,我又聽說剖宮產也很疼。天哪,我到底該怎麼辦哪?

分析:

還記得《小馬過河》的故事嗎?在你沒親身經歷之前,別人的經歷讓你覺得好可怕啊!直到自己上陣,才知道那河水既不像松鼠說得那麼深,也不像老牛說得那麼淺。

關於順產和剖宮產的利弊,相信每位孕媽咪張嘴就可以說上幾條,比如順產是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在產後第一時間便可下地活動,寶貝在經過產道擠壓後,減少了新生兒併發症的發生幾率。而剖宮產則可以快捷輕鬆地讓你在半個小時內成為媽咪。每個孕媽咪都有選擇生產方式的權力,我們並不是說剖宮產的媽咪就不是偉大的媽咪,但在沒有任何剖宮產指征的情況下因為自己怕疼而使寶貝少了人生中第一次鍛煉的機會,這豈不是種相當自私的做法?

怕疼,是人之常情。沒有人天生不怕疼的。但是疼一定有它的意義,否則大自然早把這項功能淘汰掉了。比生孩子更痛苦的事多多了,你能保證這輩子不遇上一兩個嗎?躲,不是辦法!

支招:

1.首先,要樹立當媽的決心。選擇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別人可以做到,你也可以。要知道,如果不痛不癢地生下孩子,你會對寶貝有深到極至的母愛嗎?這是當媽咪的第一考驗,只有經受住了才配得上“媽媽”這個稱呼。

2.知識的獲取適可而止。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無知者才會無畏,當你懂得越多時,反而會越糾結。不少學醫的人反而更害怕生產,因為她們的頭腦裡記住的全是各種各樣的病!

3.“80後”孕媽咪選擇剖宮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懼怕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陣痛產程,但如果在產前做足了功課不但可以縮短產程,還能減輕疼痛。首先要堅持鍛煉。鐘麗緹就是在每次懷孕期間堅持練習普拉提,才會在輕鬆的“one push”生下寶貝。

問題4 天雷勾地火

解讀:“80後”夫妻往往結婚沒幾年就懷孕生子了。這時候,夫妻兩人可能還沒過磨合期呢,兩人的相處更像是情侶而不是夫妻:好的時候如膠似漆、吵的時候天雷地火。這樣沒有“彈性”的夫妻關係,怎麼能培養出和諧安寧的家庭氣氛呢?

口述媽咪:沒法過了

懷孕周數:26周

什麼叫“不是冤家不聚頭”?看看我和我老公就知道了!真不知道是不是我們上輩子有仇,這輩子才會成為兩口子。他是個特別大男子主義的人,結婚以後什麼都干涉我,不允許我穿短裙和吊帶,說怕我走☆禁☆光;不允許我和男性朋友吃飯聊天,說男人約女人總是有企圖的;由於我們職業屬於同種行業,對我的工作也總是指指點點。他的這些做法簡直都快把我逼瘋了,所以沒幾天我們就會大吵一架。吵架的時候,什麼尖刻、刺激的話都說,到罵人都不解氣的時候就上手了。不過,還是我打他多,他打我少。家裡的杯子、遙控器、電話也不知摔了多少次。

可是,吵完以後我們膩在一起又特別好。吵完以後,我們互相都有愧疚的心理,我對他柔情蜜意,他對我千依百順,兩人好得都分不開了。

半年前,我懷孕了,本以為這會讓我們關係變好,卻沒想到情況更糟。我早孕反應強烈,看什麼都噁心,他卻一旁吃得津津有味;我失眠難受得無法入睡,他卻在一旁呼呼大睡;每次產檢都是我一個人去,他藉口工作忙一次都沒去過;每天下班回來他也不給寶貝做胎教,仍然沉迷於打遊戲……所以我們現在的吵架頻率比懷孕前還要頻繁。我都不敢想像孩子出生後會怎樣,難道要每天在孩子面前吵架嗎?

分析:

據調查,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父母經常吵架,會讓寶貝在情緒上受到猛烈衝擊,尤其吵架時候聲調提高,聲音增大,常常會把寶貝嚇得不知所措。而且當夫妻吵得投入時,根本顧不上理會孩子,孩子會以為爸媽不要自己了,而看到自己認為最親密的人之間針鋒相對,孩子會失掉家庭的安全感,感到悲傷、無助、恐懼。漸漸的那些負面情緒會導致孩子在性格、行為上出現偏差,對人缺乏信任、刻薄暴躁,甚至具有攻擊性,認為吵架謾駡甚至打架是解決人際衝突的辦法。父母吵架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支招:

1.天大地大,什麼事也沒有肚子裡的寶貝大。想發怒的時候,暫且克制一下。你這邊不發火了,老公那邊的火也很難燒得更旺。也許你是撒嬌任性的小女孩,也許你是說一不二的小妻子,但懷孕後你首先是個媽咪。事事不能盡如人意,要發火之前儘量先離開現場,到外面或別的房間去做點兒讓你放鬆的事情。你也可以寫寫日記或給閨密打個電話。有條件的話,找個值得信任的心理諮詢師每週做一次“心靈按摩”也很有效。

2.關於女性懷孕期心理和生理的變化,是准爸爸應該必修的第一課。首先應該讓他認識到女性在懷孕時由於體內荷爾蒙分泌出現變化,很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加之妊娠反應讓身體備受折磨,所以孕媽咪會像隨身攜帶放大鏡一樣將一些事情放大。

有人說,現在有了新的三座大山:房子、信用卡和孩子,隨便哪座大山都能夠把人壓倒。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字—“錢”。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艱苦和擔子要扛,我們不用扛槍浴血奮戰,我們也不用到農村去下鄉當知青,我們只是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這都會壓垮我們嗎?在抱怨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脆弱。

問題5 “孩奴”加身

解讀:“80後”的准爸孕媽,滿打滿算也就工作過8年左右。這8年還是曲折的8年,剛開始時,手中突然有了錢,唱k、戶外旅行、買衣服包包,當了“月光族”。後來知道攢錢了,卻又被房子、車子掏空了積蓄以及兩家老人的積蓄。每月供著房子、車子和信用卡,如果還要養一個哇哇亂哭的小寶貝,家裡的錢袋子怎麼受得了呢?

口述媽咪:大紅

寶貝年齡:6個月

“到底一個月要收入多少才能養孩子?”最近我總在和朋友討論這樣的問題。掐指算來,我竟然從18歲開始就進入到了奴隸社會。剛上大學時,也不知道為什麼學校給我們每個人辦了張信用卡,雖然信用額度不大,但對於零收入的我們來說,已經開始淺嘗“卡奴”的生活了。

分析:

可憐天下父母心,就是因為那句“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讓諸多“80後”父母不幸淪為了“孩奴”—孩子的教育將會是未來幾年之中的最大支出。雖然看著那些外地務工人員的寶貝,在沒有進口奶粉、沒有高級紙尿褲的情況下依然健康成長,嘴上不禁感歎“孩子怎麼養都是養啊”,但內心依然不願意讓自己的寶貝輸在起跑線上。

在這筆龐大的消費數字中,有些是由於環境所致的無奈,諸如“三鹿事件”讓媽咪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甚至不惜花大價錢直接從國外購買奶粉。而另一部分則基於攀比之情,“別人孩子有的東西,我的孩子也要有;別人的孩子接受早教,我的孩子也不能輸給他”。

支招:

1. 很多“80後”正在準備懷孕的小夫妻就是因為算了這筆賬,從而打消了懷孕的念頭。的確,養育子女是筆很大的開支,寶貝的降生絕不是添雙筷子加個碗的問題,TA甚至會影響到你們原有的生活品質。但是否會成為“孩奴”,決定權依然掌握在你們夫妻手中,在可承受的範圍內為寶貝提供最好的,與別人攀比毫無意義。

2. 對於家裡的財務情況,雙方應該有一個計畫。如何增加收入、如何節約開支,雙方應該達成一致。學會把有限的錢做有效的分配,收入不多也能過上滋潤的日子。

3. 對於育兒成本的計算,不應該只單純記錄那些為孩子的消費支出,也應該將因孩子而獲得的快樂與成長經驗納入成本之中。

“我孩奴,我快樂”,當看到自己的寶貝健康成長時,你就會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問題6 准爸還是大孩子

解讀:網路遊戲禍害的不只是學生們,多少上班的人也是下班回家就坐到電腦前開始一天的另一份工作:在網遊裡廝殺。何況除了網遊,好玩的東西還有那麼多:唱k、車友聚會、朋友們聚在一起看球、侃大山……幹什麼都比在家伺候孕媽強。“80後”的准爸就這麼不靠譜嗎?

口述媽咪:春子

寶貝年齡:1個月

懷孕的時候,我是一名“遊戲寡婦”,老公下班回來就把自己關進書房,一玩遊戲就玩到半夜。那時候,他說我懷孕這件事給他很大壓力,他需要打遊戲來排解壓力。這都哪跟哪兒呀?寶貝生下來後又恰逢世界盃,就這樣我從一名“遊戲寡婦”又變成了“足球寡婦”。

當初剛知道我的預產期時,老公就興奮地主動請纓說半夜要負責照顧我和寶貝,為此我還感動了好久,據說很多新爸爸因為怕被打擾而不與產婦睡在同一個房間。可真快到了預產期時,老公才告訴我他要照顧寶貝的真實理由—有寶貝的哭聲當鬧鐘,他就不會錯過半夜的世界盃比賽。

實際上我老公是怎麼“照顧”我和寶貝的呢?每到看球激動的時候,全然不顧我和寶貝是否睡覺,大呼小叫(還髒話連篇)。換尿布的時候還不忘全神貫注地看球,以致寶貝尿得到處都是,他依然手舉著紙尿褲呆站在電視前。一點兒爸爸的樣子都沒有,我真想把電視給砸了!

分析:

從看到小腹隆起、感覺到第一次胎動時,孕媽咪們就開始有了媽咪的狀態,你與腹中寶貝的交流,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夠體會到的。就像俗話所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作為准爸爸的他只能像遊客一般隔著你的肚子看看熱鬧,甚至到寶貝降生那一刻他依然沒有成為真正的父親。生理原因決定男人確實是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夠進入到父親的角色。

從另一方面來說,寶貝出生後媽咪將全部精力都用在照顧寶貝上,自然會忽略了夫妻之間的交流,致使丈夫產生被排斥在外之感。從最初的無從加入到最後的放棄加入,嘗試失敗的他只好再回歸到遊戲狀態。

支招:

1.“80後”丈夫進入丈夫的角色已經很慢了,現在還要進入父親的角色,真是難上加難啊!小丈夫玩心太盛,既自我又任性,可苦了當小媽咪的你啦!你要做的就是每當你不滿意他的做法時,及時告訴他他這樣做使你心裡不舒服。如果忍氣吞聲不聲不響,那樣他以為你並不在乎呢。你只有表現出對此事很重視,他才會收斂。

2.除非男人可以懷孕,否則註定准爸爸總是會緩慢進入父親的角色。培養老公的父親感覺,應是從孕期開始。握著老公的手,讓他親自感覺寶貝的胎動;每天讓他與寶貝說話,為寶貝講故事;一起參加產前輔導,學習知識,練習照顧孩子的本領。

3.在寶貝出生之後,儘量讓老公參與照顧寶貝,如給寶貝餵奶、換尿片、哄睡覺、洗澡、洗屁股、拍嗝、買嬰兒用品,或者搜集育兒的資料。

注意以培養他的興趣為主,不要動不動就批評人家笨手笨腳。在他不熟練的時候,僅僅讓他在旁邊做個幫手即可。一言以蔽之,參與,是男人進入爸爸角色最佳的方法。

4.時常給老公灌點兒迷魂湯,說家裡現在就靠他一個人了,要不是他這麼能幹,你還真沒主意了。男人聽多了奉承話,自然飄飄然了,就算有壓力、有負擔、有障礙,他也會拼命跨過去。誰讓他是男人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