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數學思維是玩出來的
別人以為冬冬這孩子生來就有數學天賦,但我知道,在他小時候我教他從1數到100,他比同齡的孩子學得差。是早期的遊戲,讓冬冬頭腦中的“數學筋”發達起來。 我一直認為冬冬數學好是從小玩遊戲玩出來的,並慶倖我們在他很小的時候注意到了他偏愛文
2017-03-13 23 -
怎樣關注和培養孩子的天賦
天賦是孔子的《論語》,金玉良言、春風化雨、玄妙入神、流芳萬古。天賦使孫武的《孫子兵法》虞略龍韜、通權達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天賦使巴斯卡的《思想錄》字字珠玉、沉博絕麗、神來之筆、獨步天下。 天賦使王羲之的《十七帖》、《樂家倫》、《
2017-03-13 24 -
學習是目的還是手段?
學生為什麼而學習 ――學習是目的還是手段 現在有很多中小學生學習樂器,有的是因為喜歡音樂,有的是為了通過一定級別的考級可以在升學考試中加分(當然還有“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等等,與為了加分性質相同,本文不討論,見本書其他章節的
2017-03-13 23 -
孩子一生最受用的15種能力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最多,因此,家庭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愛爾維修曾說過:“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愛因斯坦也說過:“孩子生
2017-03-13 22 -
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到受重視
尊重孩子,重視孩子,會使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的同時,增加自信,樹立自尊。而自信與自尊,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是任何人成功所不可缺少的素質。 --德國教育家 福祿培爾 個案點擊 小益的成績不好,為了讓小益能用心學習,小益的爸爸允諾他
2017-03-13 18 -
如何灌輸“時間”概念
時間是什麼?是秒、分、小時,還是日、周、月、年?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時間”實在很抽象。沒有時間觀念,也是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的根本原因。 灌輸“時間”概念 怎樣讓孩子理解“時間”這兩個字的意思呢?不妨從孩子最熟悉的或最感興趣的事物開
2017-03-13 22 -
讀懂孩子心理壓抑時的信號
孩子表現喜怒哀樂的方式有時並不十分直接,所以不容易被家長所理解,瞭解了以下這些孩子心理壓抑時候的信號,你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化解心中的壓抑。 1、拒絕吃飯 專家提醒,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如果出現厭食現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緒出了問
2017-03-13 20 -
如何發展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圖)
如何發展寶寶手眼協調能力 手眼協調能力是人的身體-運動智慧中兩大主要能力之一的精細動作能力的一部分,屬於身體小肌肉群的能力發展。精細動作能力包括手眼協調、手指的靈活性、手腳協調三部分,在人所特有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被喻為心靈的窗戶,手則
2017-03-13 35 -
現在的孩子究竟最想要什麼?
“知子莫若父”這句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訓,今天看來已經有些過時,至少是不準確的。有關部門的調查結果顯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事實:50%左右的中學生覺得“父母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說:“父母給了我最好的東西,可這些都不是我想要
2017-03-13 13 -
家庭教育造就成功早期教育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那麼,家庭教育要怎麼做?家庭教育又是如何作用於早期教育?下面小編舉出一個,與大家一起分析探討,希望能為廣大家長解決這些疑惑。 家庭教育造就成功早期教育 我是一名普通的家長,從夫人懷上孩
2017-03-13 21 -
教育兒童形式更重要嗎(圖)
教育兒童形式更重要嗎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我們的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教育上,應去掉那些讓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須”等詞彙,而通過“啟發、暗示、商量”等
2017-03-13 16 -
該吃手時就吃手
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一種心理需求,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法,做父母不必擔憂,也不必打擾。 我的孫子小虎從2―3個月開始,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就是吃手。一開始,他吸吮整個手,後來靈巧地吸吮每個手指頭。你看他吃手時滿足陶醉的樣子,好
2017-03-13 19 -
孩子如何度過分離焦慮期
對於孩子準備上幼稚園的父母來說,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孩子是否能順利適應幼稚園的生活,這裡最關鍵的就在於孩子是否能順利適應從家裡到幼稚園的過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離焦慮期”。我們都知道,幼兒能否順利適應幼稚園的生活,關係到孩子的性格形成、
2017-03-13 21 -
讓寶寶擁有支配自己的東西
“物權”意識這個概念,很多大人都不見得確實瞭解, 對孩子來說是不是更生疏了? 這麼小的孩子,就需要培養“物權”概念嗎? 培養“物權”概念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有沒有意義,還是讓我們一起先來瞭解看看。 “是我
2017-03-13 15 -
“爸爸的死亡”對子女的影響
“爸爸的死亡”對子女的影響 根據斯蒂芬・波特的觀點,爸爸的去世是對子女產生重要影響的“爸爸要素”之一。不論是男女老少,當人們在談論自己去世的爸爸時,都會意識到爸爸對自己的影響並由衷地感到驚訝。與爸爸不是很親昵的人也不例外。當爸爸去世
2017-03-13 22 -
孩子們寒假應該怎麼過
時下,春節將至,各中小學都陸續放假。孩子們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多起來,整天呆在家裡。而這時父母卻往往還要上班。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父母還是不太放心,既擔心孩子不能用心學習,也擔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可能會發生危險。當然,不少父母更會考慮到大好光
2017-03-13 14 -
從小讓孩子學會分享與合作
女兒現在已經28個月了,但是我們發現她從不和小朋友搶東西,如果她想要別人的東西時,就去找老師,要不來就發脾氣。她在3歲以內的班上,年齡算是比較大的了。但是我們無論怎麼教她,甚至給她做示範,她也不會搶。想問問張醫師,有沒有這樣的孩子,該怎
2017-03-13 28 -
BB犯錯,10大科學懲罰法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裡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麼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後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後答應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
2017-03-13 39 -
老人帶孩子溺愛也是害
讓老人帶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較為常見的狀態,老人由於育兒經驗豐富,在照顧孩子方面,往往能為家長提供非常多的方便,但是,老人對於孩子一般較為溺愛,而這種因隔代教育產生的溺愛一旦控制不好“火候”,將會把溺愛變成害! 一、疼愛&溺愛
2017-03-13 20 -
孩子們喜歡父母在他們身邊
我知道爸爸是愛我的,但我幾乎不瞭解他。我知道,為了養家糊口,他工作非常賣力,但我們幾乎從未談過這些,這讓我覺得自己似乎是一個不完整的人。 研究表明,孩子們喜歡父母在他們身邊,即便父母並不和他們一起做些什麼。女孩子喜歡在盡可能多的地方
2017-03-1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