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親子游——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

很多父母忠實奉行“有用論”。沿著有用論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兒,既考不了級,也沒證書,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長,當然是沒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其實,親子遊是最佳的親子時光。家長們平時工作忙,壓力大,沒有時間陪家人和孩子,而現在卻能帶著小傢伙去探險,一起看沒看過的風景,和他一起應對突發狀況,享受天倫之樂。而且帶小朋友去旅遊,對他的成長好處可是不少呢!


(一)旅遊,讓孩子變得更成熟和堅強。

在旅行中也許會有吃不習慣的飯菜,也許會有誤點的班車,也許會有磕磕絆絆,甚至是生病和縫針……旅行中的這些小意外,對大人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它們會讓孩子更加從容和堅強。班車誤點,能讓他靈活應對生活中的小意外,旅行中生了小病,使他們學會悉心照顧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讓孩子經常在“家”與“江湖”之間出入往返,對於孩子形成通達、隨和、喜歡冒險、能吃點苦的個性,是有意義的。這也是父母渴樂於看到的。

(二)親子游,讓孩子看到真實的世界。

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最直觀的方式,讓孩子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孩子們平時所見,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天然就該如此的。

旅行,就是讓孩子知曉,離開我們居住的地方,五十裡、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裡的山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水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房子是什麼樣的,那裡的人是什麼樣的……最關鍵的,則是那裡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所有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來自對方的動作,對方的眼神,對方的內心的交流,這些真實感都是電視上、電腦裡得不到的。

(三)親子游,開闊孩子的視野。

怎麼讓孩子擁有開闊的心胸、廣闊的視野呢?一是閱讀,二就是旅行。讀萬卷書,不能死讀,那是呆子;行萬里路,也不能白行,那是販夫。讀書,要學會思考,旅行,也要深度旅行。旅行能讓孩子多瞭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和歷史人文,增加孩子的眼界和開拓他的視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親子游,教會孩子寬容和豁達。

旅行,還能看到許多的不同,也許是生命的多樣性,也許是民族間的差異。

比如,去傣族人家作客,要脫鞋上樓,這讓孩子感到新鮮。主人布茶,讓座,謙遜地不肯先坐反而是對傣族人的不尊重。孩子也很驚訝:“我們漢族是站著表示對人尊敬,傣族是要坐著才表示尊敬,正好相反呢!” 看過太多的不同,孩子的心中,會滋生出寬容、豁達,會更辯證的區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