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教育孩子成長_孩子健康成長的法則

養生之道網導讀:

沒有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的。現在的孩子都一家一個,嬌生慣養的太多了。人們都希望孩子成長出色,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成長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教育孩子成長?

一、如何教育孩子成長

期待孩子能夠從小出色是很多家長的期望,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有時候期望過大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最好能夠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這樣子才能夠瞭解孩子每個階段的需求,從而讓他們的童年過的愉快又充實。

1、孩子學走路

孩子學走路並不是越早越好,而舊式的看法認為孩子能爬就能走也是一個錯誤的結論,嬰兒的骨骼中膠質多,鈣質少,因此他們的骨骼比較脆弱,若是過早讓孩子學習走路,身體的重量會加重四肢的負擔,長久下去容易使得下肢變形,因此不要太早的讓孩子直立行走,尤其是胖胖的小寶寶,孩子學習走路的正常時間是在一歲左右。

2、騎腳踏車

孩子騎腳踏車不要過早,因為騎腳踏車對於腿部的力量要求比較高,但是孩子的肌肉力量比較弱,太早騎單車容易讓腿部肌肉發酸,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下,對於兒童的骨骼成長十分不利,建議孩子學習腳踏車可以放到五六歲左右再開始。

3、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這個現象在現代家庭中非常普遍,平板電腦,ipad等已經成為了許多孩子的幼年玩具,電子設備可以下載很多的遊戲和視頻,這讓孩子對於電子產品愛不釋手,但是孩子若是長期的玩電子產品,對於他們的眼睛視力有著很大的影響,為了讓寶寶不從小變成戴眼鏡的小博士,還是要讓孩子少接觸電子產品。

4、塗鴉畫圓

雖然說達芬奇剛開始學習繪畫的時候就是通過不停地繪製雞蛋啟蒙,但是這個方式並不完全適合於寶寶,孩子的思維需要開拓性的發展,剛開始讓孩子接觸繪畫的時候不要限制他們的繪畫風格,即使是看不懂的塗鴉,也是在鍛煉孩子的思維和想像力,他們這是再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和感情,家長不要提前教育孩子畫簡單的幾何圖形。

5、學習樂器

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孩子學習樂器越早學可以學的越好,其實不然,鋼琴,小提琴等優雅的樂器,過早接觸並不利於孩子的手部發展,因為學前兒童的骨骼和關節並沒有完全的發育成熟,過早接觸正統的樂器培訓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會是一種很大的挑戰,挫敗感可能會遠遠大於成就感。

總結:過早的讓孩子成長可能會抹殺了她們的童真,帶走了他們很多快樂,孩子的教育提倡循序漸進,慢慢的來,看著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培養下變得更加聰明優秀,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要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給孩子一個純真美麗的童年。

二、教育孩子的五個不要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這麼這樣笨啊!”或者“你是木頭人嗎?”

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2、不要恐嚇孩子

採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

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你一頓。”

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3、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麼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

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他不是為學習建立起來的良好自我觀念而學習,而是為了物質獎勵。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麼又不乖啦?”

媽媽該知道,要小孩許諾是沒有意義的。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