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_孩子社交中的必要品質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如下適應困難: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孩子社會交往中必要的品質有哪些,下面給大家介紹。

孩子社會交往中必要的品質

1、容忍和合作

在交往中,如果寶寶碰到了和自身意願不相符的事情,家長應該教育寶寶學會忍讓,應該少數服從多數,與同伴合作,克制自己的願望。比如說大家一起玩遊戲,只有自己想玩過家家,其他人都想玩捉迷藏,這個時候就應該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克制自己的願望,這樣才能交往順利。

2、樂於助人的品質

在交往中寶寶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同時還應該鼓勵寶寶幫助朋友解決困難。要讓寶寶知道樂於助人才會有很多的朋友。

3、禮貌習慣

要讓寶寶學會尊重別人,平等待人。在交往中會使用:“請”、“對不起”、“謝謝”,告訴寶寶學會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如果寶寶在活動中禮貌用語用的很好就要及時表揚他,形成良好的習慣。

4、遵守集體規則

告訴寶寶只有遵守集體規則的人,才會得到大家的喜愛,才會有很多一起玩的朋友。所以說,在交往時,可以制定一些規則來約束所有人的行為,誰破壞,誰就會受到排斥。

怎樣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1、給孩子創設交往的環境和機會,激勵孩子的交往興趣和欲望

現在的獨身子女從小就在“四二一” 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即四位老人、二個大人、一個小孩),其實他們很渴望能和同齡的夥伴們一起玩,所以我們的家長要經常給孩子創設孩子與孩子交往的環境和機會,同時家長應鼓勵孩子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和同齡人聊天、遊戲、出遊,絕不能藉口文化學習的重要而忽視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比如多帶孩子串門,支持孩子帶同伴到家裡來玩,不要對孩子們的遊戲作過多的限制,更不能以家庭的整潔衛生為由將孩子的朋友拒之門外。 家長在節假日拜訪親友事,不要總將孩子自己留在家或推給老人看著,能帶孩子的場合儘量帶著孩子。一來可以培養孩子的禮貌用語,豐富孩子的語言,比如見到別人問聲好,離開事說聲再見;二來可以豐富孩子的交往的經驗,比如,到別人家做客時,引導孩子進門時先敲門,得到允許再進入,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想玩什麼玩具要先禮貌地請求,得到允許再玩耍。這樣一來,見了生人知道說什麼,怎麼說,怎麼做,孩子便不再怕見生人了。

2、積極教給孩子交往的技能

孩子的社會交往包括孩子與同伴的交往和孩子與成人的交往。孩子與成人交往比較容易,因為成人一般能猜出孩子的意圖。成人主要要教給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技能所謂交往技能,是指採用恰當方式解決交往中所遇問題的策略和技巧。比如:友好地與同伴交談,用別人喜歡的名稱招呼他人;理解同伴的興趣和愛好,既能服從別人的興趣,但又不盲從;更多地注意他人的長處而不是缺點;喜歡共同分享玩具、活動場地,能給遊戲中暫時離去的孩子留下位置並願意讓新同伴隨時參加進來,樂於幫助遇到困難或缺乏經驗的同伴;在遊戲中既能積極地提出建議,又尊重別人意見,不強迫別人接受或服從,能平等地與他人交往,愉快地與同伴合作等。兒童之所以在交往中表現出不恰當的交往行為,往往因為缺乏相應的技能,而在交往中,懂禮貌、會合作、分享、守規則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歡迎。

3、瞭解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父母們總是急於讓孩子儘快掌握成人交往的技巧,其實,孩子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在社會交往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具備相應的心理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積累,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常心,用寬容的態度來看待孩子在社會交往方面的表現,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4、正確面對孩子的交往衝突

家長要清楚,孩子們在一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摩擦、爭吵,切不可把孩子間的一些爭執、衝突等同于成人之間的矛盾,切忌以“不吃虧”教育孩子,甚至強行干涉孩子,而不讓他們碰面交往。當孩子之間產生爭吵時,家長首先不要大驚小怪,而是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交往中的各種矛盾,讓孩子“獨自”去學會如何面對交往上的小問題。其次應該適時公正地加以引導,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換、輪流、協商、合作等,讓孩子學著自己解決問題。其次應該適時公正地加以引導,培養孩子勇於改錯的精神,能原諒他人,在交往中,能互相幫助,具有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