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體虛胎弱 孕期調養中醫藥療法介紹

其實, 大部分中藥屬於自然食品, 可以在懷孕過程中服用, 但要避免服用有毒性的中藥。 孕婦必須把懷孕的詳細情況告訴醫生, 醫生才能對症下藥。

能夠預防和治療害喜、妊娠浮腫、感冒、流產、體質虛弱、胎兒發育不良的中藥配方如下:

在懷孕初期, 能減輕害喜症狀的中藥——保生湯

雖然每個人的症狀有所不同, 但在懷孕初期, 大部分孕婦對會出現害喜現象。 如果害喜症狀輕微, 那麼過一段時間就會自動消失;但情況嚴重時, 會出現強烈的嘔吐症狀, 甚至不能進食, 而導致營養不良。 如果服用保生湯, 就能減輕害喜症狀。

Advertisiment

【組成】人參7.5克 甘草7, 5克 白術 香附子 烏藥 橘紅各15克

【用法】每次用10克中藥材, 220毫升水, 5片生薑一起熬制180毫升, 去掉藥渣溫服。 也可以把中藥研製成末調服。

【主治】害喜症狀, 聞不得食物氣味, 或者吃東西的時候大吐或者吐清水。 如果覺得噁心嘔吐, 藥材中科院添加丁香, 並且加重生薑的用量。

保護母體與胎兒健康的中藥——八珍湯

如果孕婦的身體先天虛弱, 或者由於害喜而引起營養不良, 就應該服用提高母體與胎兒氣血的八珍湯。

【組成】:當歸10g、川芎5g、白芍藥8g、熟地黃15g、人參3g、炒白術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加生薑3片, 大棗2枚, 用水煎制, 飯前服用。

【主治】:主治氣血兩虛症狀。 面色蒼白或萎黃, 頭暈耳眩, 四肢倦怠, 氣短懶言, 心悸怔忡, 飲食減少,

Advertisiment
舌淡苔薄白, 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臨床常用於治療病後虛弱、各種慢性病, 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等屬氣血兩虛者。

在懷孕初期, 預防流產的中藥——安胎飲、膠艾四物湯

通常在懷孕2-3個月內, 出現的下腹痛、出血等症狀是流產的前兆。 在中醫學中, 這種症狀稱為胎氣不安症, 這是由於妊娠障礙所引起的。 這種症狀又可分為胎動與胎漏兩種, 根據症狀的不同特徵, 可以服用安胎飲或膠艾四物湯等中藥。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阿膠(炒)、條芩、白術(去蘆)、砂仁、香附(炒)、艾葉(少許)。

【用法】把中藥銼碎, 用水煎, 然後空腹的時候服用。

【主治】:胎漏下血, 腹痛。

治療妊娠浮腫的中藥——全生白朮散

受人參毒血症的影響, 在分娩後期經常會出現妊娠性浮腫。

Advertisiment
此時, 要注意防止全身痙攣、眩暈、重複性癲癇等症狀。 在中醫學中, 一般利用全生白朮散調節脾胃和腎臟功能, 來治療浮腫。

【組成】:人參3克 白術6克 茯苓皮2.4克 甘草0.9克 當歸6克 川芎1.8克 紫蘇 陳皮各1.2克 生薑3片

【用法】:用水煎熬服用。

【主治】:妊娠脾胃虛弱所致子腫, 面目虛浮, 四肢有水氣。

治療感冒性咳嗽的中藥——芎蘇散

在懷孕過程中, 即使出現感冒性咳嗽, 也不能服用西藥, 但如果不及時治療, 就會影響懷孕和分娩。 在中醫學中, 可以透過芎蘇散等中藥有效地治療感冒性咳嗽, 但不能服用出汗的藥物。

【組成】:川芎6克 蘇葉 枳殼(麩炒)桔梗 柴胡 半夏(湯泡七次)廣陳皮 白茯苓(去皮)各3克 幹葛4.5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每次中藥材9克, 加生薑3片、大棗1枚,

Advertisiment
用水煎服。

【主治】:治四時感冒, 發熱惡寒, 頭疼身痛。

預防難產的中藥——佛手散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 難產是由於娩出力、產道、腹壓等異常狀況所致。 一般情況下, 從懷孕後期到分娩, 要服用預防難產的中藥。 如果由於氣血不足而引起難產, 就應該服用佛手散。

【組成】:當歸1兩, 川芎1兩, 黃耆1兩, 北柴胡1分, 前胡1分。

【用法】每次中藥3錢, 1大盞水, 桃樹枝、柳枝各3寸, 棗子、烏梅各1個, 生薑3片, 煎至6分, 去掉藥滓溫服。 如過有痰, 煎藥時不用烏梅。

【主治】:產後血虛勞倦, 盜汗, 多困少力, 咳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