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屁拍的恰到好處也有好處

清朝時, 有個巡撫大人聘請了一位舉人來給他兒子上上課。

這位巡撫大人雖說也是在鄉試時中過舉的, 可是卻一向沒有什麼文名, 難得東拼西湊寫得幾首詩, 也是當初考試以前, 投送給考官增加印象的。 後來爬上了巡撫的高位, 更是不用費事寫詩了, 給朝廷寫個什麼奏章的, 也讓手下人去千, 他對自己的詩文都有些信心不足。

這位舉人在巡撫家中設館課徒, 拿點工錢也不怎樣多。 舉人暗想, 也不能老是這麼不冷不熱將就混下去。

於是, 空下來時, 這位舉人東找西尋, 找到巡撫大人早年的詩作三、五篇,

Advertisiment
把這些大作和先輩文人的名作二十多篇混雜在一起, 裝起一冊, 經常放在座位旁、硯臺間, 早晚有空, 便大聲誦讀。

巡撫大人在窗外聽見了, 哎, 詩好熟呀?自己從不念什麼詩的, 怎麼這麼熟呢?仔細一想, 原來是自己的大作。 他心裡一陣興奮。

這天, 巡撫剛好空閒, 便走進了舉人的屋子, 看見自己的作品受到舉人如此重視, 十分欣慰, 便把舉人視為知己。

同時, 舉人也得到了二倍的學館俸錢, 還有巡撫大人的厚禮相待。

馬屁也是要會拍, 拍得恰到好處, 拍得正是地方、正是時機, 而且拍得輕重適宜, 然而這還不算, 最主要的是拍馬屁, 要顯示出來不是在拍, 拍得有心無意, 拍在有意無意之間的瘴處, 這是所謂道家最高極致:無為而為,

Advertisiment
無射而射, 不拍而拍。

可是, 不拍而拍, 只要是拍, 就總會晌的, 一響就總是拍馬屁。

殊不知道, 舉人雖然工錢雙份了, 可是早晚還得有口無心地念些巡撫大人的佳作, 心裡可是舒坦愜意?舒坦, 我們當然要佩服舉人的超脫;不愜意, 那我們只好把那另一份俸錢看作是早晚誦讀佳作的報酬了。

巡撫大人還挺開明的呵, 對舉人也實行了“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原則。

人生短促, 千嗎要這麼夾著尾巴做人, 幹些自己痛苦的事呢?人生大舞臺, 何不是瀟灑走一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