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的補習文化盛行 老師儼然明星收入不菲

家住香港的陳新(化名), 是一名內心非常抵觸孩子補習的父親。 孩子上初中後, 他發現學校課程教得很淺, 而考試卻考得很深。 陳新向老師抱怨, 老師的回復卻是:“如果跟不上就去補習吧。 ”幾經權衡, 陳新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附近的補習班去, 擠佔了孩子原有的玩樂時間。 最近, 有香港補習社(即補習班)在報紙上刊登廣告, 欲以年薪8500萬元(港幣, 下同)從競爭對手挖走其中文“補習天王”, 此事成為港人熱議的話題, 也令外界關注香港補習業的發展。 香港的補習文化為何如此盛行呢? 補習由來已久, 有其原因 香港補習文化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興起。
Advertisiment
據統計, 在香港只有約18%的高中生能夠升入公立大學。 激烈的競爭讓千千萬萬名望子成龍的父母不惜重金, 把孩子送入補習班, 補習幾乎成為“全民活動”。 資料顯示, 1996年香港參加補習的學生比例為34.1%, 2009年這一數字為56.7%, 2012年已達到72.5%, 目前這個比例還在增加。 香港學生一年的補習開支高達數十億元, 有52%的學生每人每月的補習費超過1000元, 還有6.7%的學生每月補習費用達3000元以上。 香港社會的高壓和快節奏, 也讓整日忙於工作的家長只能將孩子送去補習社。 補習社專門為父母都在上班的學生設計了“一條龍”服務:放學時間一到, 補習社的巴士就已停在校門口, 載走那些上補習社的孩子們。 晚上8時左右課程結束後,
Advertisiment
補習社再用車送孩子回家, 到家時通常都已經9時, 正是父母下班回家的時間。 老師儼然明星, 收入不菲 香港目前有900多家補習機構, 競爭激烈。 為了勝出, 補習機構紛紛採用類似包裝娛樂明星的手法, 將旗下教師打造成“補習天王”或“補習天后”, 並冠以才女、專家、名師、鬼才、王者、尖子、天王等頭銜。 在香港的商場、街道旁、地鐵站裡、巴士上, 補習教師的大幅宣傳海報隨處可見。 這些教師的收入不菲, 最優秀的補習教師能掙到銀行家一樣的薪水, 並受到流行明星般的崇拜。 很多“補習天王”都擁有其自己的音樂錄影帶、Facebook粉絲網頁以及檔袋和便利貼這類衍生產品。 香港目前的補習市場有三大集團:現代教育、遵理教育和英皇教育。
Advertisiment
這三大補習社中, 兩家已經上市, 第三家也打算到創業板上市。 不過近來小眾市場開始走紅, 比如在銅鑼灣開英文補習班的凱利·楊, 一對一補習課每小時收費超過3000元, 即便如此仍然供不應求。 若想讓凱利·楊親自補習, 學生至少要排隊一兩年, 甚至還有其他補習社會開設課程《如何考進凱利·楊的補習班》。 行業逐漸飽和, 開始降溫 盛行40多年後, 香港的補習文化最近開始呈現出降溫之勢, 補習行業漸漸接近飽和, 生意不太好做了。 一方面, 香港自2009年開始採用新的教育體制, 將過去源於英國的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及三年大學本科課程, 改變成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本科課程。 在新的教育體制下,
Advertisiment
2012年,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開始舉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這一考試每年有7萬至8萬名考生報名。 不過, 報名人數從去年開始減少。 有港媒分析稱, 由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競爭大, 不少父母選擇儘早送子女到外地升學, 逃避香港的教育制度, 這讓補習社的生意開始難做。 另一方面, 適齡兒童的減少也對補習市場造成衝擊。 香港的出生率一直在下跌,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資料, 2010年香港的粗出生率為12.6‰, 而2014年這一資料只有8.6‰, 下跌幅度達32%。 有調查顯示, 補習機構招生數量已經從2010年的20.65萬人降至去年的18.03萬。 “不要看現在補習社廣告打得多麼響, 其實這剛好反映了行業的不景氣。 如果行業很好, 大家都不需要去花錢打廣告就能做得很好。
Advertisiment
”現代教育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嶸認為, 香港大型補習社的巔峰時期已經過去。 不過, 他很看好內地補習市場, 因為內地除了高考補習, 還有留學、國際學校、國際課程等板塊, 人口多而且市場大, 可以容納更多的從業人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