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飲食常識] 就這樣傻傻的愛上蔬菜

就這樣愛上蔬菜

別小瞧了蔬菜, 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作用非凡, 所以媽咪一定要認認真真地讓寶寶吃好蔬菜———看過那部“大力水手”的動畫片嗎?蔬菜的作用絕對不容小瞧。

蔬菜所含的營養成分是人體不可缺少的, 幼兒每天都應進食200~400克不同種類的 蔬菜。 蔬菜、水果類食品主要供給寶寶維生素和無機鹽, 是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B2、鈣、鐵的主要來源。 蔬菜富含鉀、鈣、鎂等成堿元素, 有助於維持體內的酸堿平衡。

在蔬菜和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果膠, 能夠促進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

但是所有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

Advertisiment
真的要將一口口蔬菜喂進寶寶嘴裡, 就不那麼簡單了———

寶寶的口味是大人培養出來的, 小時候沒吃慣的東西, 有的人長大後可能會一輩子不接受。 因此, 培養寶寶愛吃蔬菜的習慣要從添加輔食時做起。 添加蔬菜輔食時可先製作成菜泥喂寶寶, 如胡蘿蔔泥、土豆泥。

等寶寶慢慢適應後, 再將蔬菜切成細粒, 熬成菜粥, 或添加到爛麵條中喂給寶寶。 等寶寶出牙後, 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時, 就可以給寶寶吃炒碎菜了, 可把炒好的碎菜拌在軟米飯中喂寶寶。 這樣循序漸進, 寶寶會很容易接受, 一般情況下。

如果寶寶只對個別幾樣蔬菜不肯接受時, 不必太勉強, 可通過其它蔬菜來代替, 也許過一段時間寶寶自己就會改變的。

Advertisiment

蔬菜, 吃起來大有講究

1、醫生一般建議在寶寶出生後在兩三個月起就要適當添加蔬菜汁和果汁。 其實在這種時候, 給寶寶添加新鮮果汁比較方便而且安全, 而蔬菜汁則很有講究———有些蔬菜含有大量植酸、草酸, 而草酸容易釋入湯中, 會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

2、做蔬菜湯時, 應等水沸後, 再把蔬菜放入鍋中。 長時間煮蔬菜反而會破壞蔬菜中的營養成分。

3、家庭烹飪時最好使用鐵制或鋁制的鍋、鏟炊具, 不要使用銅制炊具。

4、菠菜、蔥頭等蔬菜儘量不要做成湯。 可以選用油菜、雪裡蕻、芥蘭等鈣含量比較高, 而且機體容易吸收的蔬菜。

5、5~6個月的寶寶應多選用毛豆、扁豆、蠶豆、刀豆等鮮豆類蔬菜。 因為這些蔬菜含蛋白質比較高,

Advertisiment
而且豆類蔬菜中的鐵容易被機體消化吸收, 有利於防止寶寶出生4個月後母體貯存鐵被消耗後造成的貧血現象。

6、選用的蔬菜應儘量新鮮, 根莖類蔬菜最好先洗後切, 洗切時間與下鍋烹調時間間隔不要過長。

7、蔬菜儘量採用急火快炒, 不要把菜煮過後撈出或擠去菜汁後再入鍋炒, 那樣營養成分已大部分丟失, 只留下纖維素了。

8、烹調蔬菜或其他食品時可以加少量澱粉, 不但能使湯汁稠濃, 而且可以防止抗壞血酸被破壞。 肉類中含有谷胱甘肽, 同樣也可以保護抗壞血酸。 所以在寶寶7~8個月的時候, 就可以吃用碎菜和肉末混合做成的粥、面等輔助食物。

專家建議:大白菜、捲心菜、筍、馬鈴薯、藕、南瓜、絲瓜、黃瓜等蔬菜雖有其特點,

Advertisiment
但無機鹽和維生素含量低於葉類蔬菜。 媽媽們可以多選用胡蘿蔔、苦瓜、番茄、柿子、椒等維生素C和無機鹽含量比較高的蔬菜以及綠色葉類蔬菜給寶寶食用。

讓蔬菜博得寶寶歡心

寶寶不愛吃蔬菜, 有的即使吃到嘴裡最後也會吐出來———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首先, 他們不喜愛蔬菜的口味, 特別是胡蘿蔔、芹菜等“味道”較重的蔬菜;其次, 蔬菜中通常含有較多的纖維, 寶寶在磨牙還沒長齊時嚼不爛, 更咽不下去。

那麼, 怎麼才能讓蔬菜博得小孩的歡心呢?

1、做出的菜, 顏色搭配要好看。 小孩子對鮮豔的色彩比較敏感, 所以當顏色搭配合理時, 可以大幅度刺激他們的感觀神經, 從而提升食欲。

Advertisiment

2、菜要切碎, 而且應按與蔬菜纖維的走向垂直的方向切, 使纖維變短, 更容易咀嚼並且吞咽。

3、對於確實很難嚼碎的蔬菜, 可以剁成餡包餃子、餛飩。 將菜餡與肉餡混合可以降低咀嚼難度, 同時刺激唾液分泌。

4、家人要帶頭與孩子一起吃蔬菜, 並一致說“蔬菜好吃, 吃了長身體”等鼓勵性言語。 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挑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