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顛倒黑白的成語故事

1 顛倒黑白的故事

戰國時期, 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 他出身于楚國的貴族之家, 年輕時聰明好學, 見聞廣博, 擅長辭令, 無論在政治、外交或文學等方面, 都有著突出的才能和造詣, 因此深得楚懷王的信賴, 曾被任命為左徒, 負責起草法令和接待諸侯賓客等事宜。

屈原所處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 使他在楚國的聲望日益提高。 但是, 由於他對內主張改革弊政, 對外採取聯齊抗秦的策略, 觸犯了貴族內部腐朽勢力的利益, 引起了這些人的嫉恨。 因此, 他們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便相互勾結,

Advertisiment
接二連三地向楚懷王進讒, 惡意中傷和誣陷屈原。 久而久之, 懷王就對屈原漸漸疏遠起來。

西元前313年, 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到楚國, 對懷王說, 只要楚國同齊國絕交, 秦國願將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割讓給楚國。 屈原認為這是一場騙局, 極力勸諫懷王不要上當。 但昏聵至極的懷王不但不聽, 而且把忠心為國的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

等到楚、齊絕交以後, 秦國立即變卦賴帳, 說割讓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裡, 懷王怨恨秦國食言, 重新召回屈原, 並出兵攻打秦國, 結果慘敗, 損失嚴重。 後來, 秦王又主動要求講和, 並約懷王到秦國相會。 懷王中計前往, 進入武關後便遭到扣押, 被幽禁了三年, 最後病死在秦國。

懷王的兒子襄王即位以後,

Advertisiment
更加糊塗昏庸, 對靳尚和子蘭言聽計從, 進一步屈服于秦國的壓力。 不久又聽信讒言, 把屈原流放到更遙遠的湘水地區。 西元前278年, 秦將白起率軍攻破郢都(楚國的都城), 燒毀楚國先王的陵墓, 使無數百姓背井離鄉, 四處逃亡。 屈原在湘水聞訊後, 感到無限的哀痛, 但他自己負屈含冤, 報國無門, 只能把滿腔的忠誠和悲憤, 抒發在回環起伏、激越奔放的詩篇中。 在著名的《九章·懷沙》裡, 他寫了這樣兩句詩:“變白以為黑兮, 倒上以為下。 ”對那些肆意顛倒黑白、葬送楚國的奸佞小人, 進行了憤怒的鞭撻和控訴。 不久, 屈原寫下了最後一篇絕命詩《惜往日》, 便縱身跳進滾滾的汨羅江, 自沉而死。

2 顛倒黑白的材料

【注音】diān dǎo hēi bái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凰在谿兮;雞鶩翔舞。

Advertisiment

【解釋】把黑的說成白的, 白的說成黑的。 比喻歪曲事實, 混淆是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故意的

【近義詞】指皂為白 混淆是非混淆黑白 顛倒是非

【反義詞】明辨是非 循名責實 黑白分明

【年代】古代

【例句】那種總愛~的人, 是不受歡迎的。

3 顛倒黑白的點評

當屈原看到秦軍進犯, 國都失陷時, 他選擇了死。 他想以死來驚醒昏庸的貴族, 喚醒沉睡的國人。 然而, 屈原的死並沒有起到警世作用, 楚國還是亡了。 楚國統治者昏聵無能, 不善納忠言註定了這樣的結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有才能的人也要遇到懂得惜才的人才更有價值, 在機會沒有來臨之前, 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