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預防小兒腹瀉的健康細節有哪些

嬰兒期腹瀉多為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本病是小兒時期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 尤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常見, 年齡越小, 發病率越高, 且以夏秋季最為常見。

病因

急性腹瀉時, 由於嬰兒水代謝旺盛, 很容易導致脫水, 重症可致命。 嬰兒腹瀉的病因很多, 可由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飲食不當及氣候改變等引起。 但重型腹瀉多為腸道內感染引起, 其病原體多為輪狀病毒、致病性大腸桿菌、耶爾森菌、空腸彎麴菌, 少數由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慢性腹瀉易導致營養不良, 而營養不良又會影響腸道功能恢復。

Advertisiment

專家

病程超過2個月稱為慢性腹瀉, 其中部分病兒是急性腹瀉後特別是輪狀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後發生的。 茵群紊亂、牛奶過敏及免疫缺陷引起腸道梨形鞭毛蟲感染, 也可導致慢性腹瀉。

輔助飲食原則和注意事項

①腹瀉期間的飲食需適應患兒的消化吸收功能, 過早給患兒高熱量飲食, 有時會使腹瀉加重。 小兒患病期間胃腸道抵抗力較差, 防禦功能弱, 進食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不利於其消化吸收, 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一定要合理安排飲食。 可參考病兒食欲及腹瀉情況, 採取循序漸進的恢復原則。

②如為嬰兒開始補充輔食不久, 此時可先停止輔食補充, 採用母乳餵養。 如食用配方奶粉, 可先給予1/2稀釋奶,

Advertisiment
漸增至全奶;平時已進食固體或半固體飲食的患兒, 可由稀粥、米粉等開始, 漸改為較濃的飲食, 食量也可由少量逐漸增多。

③少數輕症患兒在脫水得到糾正後, 即可恢復平時飲食。 腹瀉患兒開始進食後, 即使糞便量有所增加, 但仍可通過補液補充水分丟失, 只要有食欲, 就可繼續餵養。 腹瀉明顯加重, 又引起較重脫水及腹脹者, 則應立即減少飲食。 根據患兒機體在腹瀉時大量丟失水分的特點, 宜增加流質飲食的攝入, 如牛奶、藕粉、菜汁、果汁、雞蛋湯、軟面和稀粥等, 這些食物不可放涼後食用, 否則會加重病情。

④飲食中適當添加一些水果和蔬菜, 如番茄、胡蘿蔔、土豆、茄子、黃瓜、柑橘等, 不僅能夠補充豐富的維生素C、B族維生素,

Advertisiment
而且還能起到止瀉、收斂作用, 還可增加體內津液。 雞蛋羹攝人後也有收斂作用, 並可保護胃腸黏膜和潰瘍面。

⑤患兒病情得到控制開始恢復正常進食時, 要從流質到半流質, 再到軟飯逐漸過渡, 要注意少食多餐。

⑥嬰兒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 因為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 母乳中含有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 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幼兒消化和吸收。 應注意正確的餵養方法, 做到定時哺乳, 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 母乳餵養可預防小兒腹瀉

預防小兒腹瀉的健康細節

A人工餵養要注意

母乳不足或缺少母乳的情況下可採取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 但應注意飲食調配, 不宜過多或過早喂給嬰兒米糊、粥類等食品,

Advertisiment
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的, 可用配方奶粉補充。

B適時添加輔食

適時添加輔食。 應先試用一種, 先用小量, 過3~4日或1周後, 如無不良反應可增加輔食的量, 幾天後再添加另一種輔食。

C增加小兒的環境適應能力

平時應增加戶外活動, 提高小兒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讓小兒參與體格鍛煉, 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抵抗力, 避免感染各種疾病;防止小兒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推薦食譜

栗子山藥薑棗粥

材料

栗子、紅棗各30克, 山藥60克, 生薑6克, 大米100克。

調料

紅糖適量。

做法

1.栗子剝殼去衣膜, 洗淨;紅棗洗淨, 去核;山藥洗淨, 去皮, 切塊;生薑洗淨,

Advertisiment
切片;大米用清水洗淨。

2煲鍋置火上, 加入適量清水, 放入栗子肉、紅棗、山藥塊、生薑片、大米煮成粥。

3.粥成後加入紅糖攪勻即可。

蓮藕粥

材料

藕250克、大米100克。

調料

白糖適量。

做法

1.藕用清水洗淨, 去皮, 切薄片;大米洗淨, 用清水泡半小時。

2.沙鍋置火上, 加入適量清水, 放入藕片、大米煮粥。

3.粥熟後, 加入白糖攪勻即可(可用顏色鮮豔的橘皮切絲做裝飾, 增強寶寶食欲)。

栗子粥

材料

栗子15克、大米60克。

調料

白糖適量。

做法

1.栗子剝殼去皮, 風乾後研成粉或用攪拌機打成粉;大米洗淨。

2.煲鍋置火上, 加入適量清水, 放入大米, 煮沸後加栗子粉, 再用小火煮。

3.待粥將熟時, 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解析

此粥能為寶寶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而且香氣襲人,酥糯香甜,寶寶一定喜歡。

烏梅粥

材料

烏梅10~15克,大米30~60克。

調料

冰糖適量。

做法

1.烏梅用清水洗淨;大米洗淨。

2.沙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烏梅煎汁。

3.待汁變濃時,加入大米煮粥。

4.粥成後加入適量冰糖,再煮2分鐘關火即可。

功效解析

烏梅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對細菌引起的腹瀉有抑制作用。

而且香氣襲人,酥糯香甜,寶寶一定喜歡。

烏梅粥

材料

烏梅10~15克,大米30~60克。

調料

冰糖適量。

做法

1.烏梅用清水洗淨;大米洗淨。

2.沙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烏梅煎汁。

3.待汁變濃時,加入大米煮粥。

4.粥成後加入適量冰糖,再煮2分鐘關火即可。

功效解析

烏梅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對細菌引起的腹瀉有抑制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