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代教育:“以柔克剛”是隔代教育的上策

在生活中, 我們常常聽到老人對孩子說:“你再不好好吃飯, 奶奶生氣了!”“要聽話, 要不爺爺奶奶生氣了!”等等。 老人似乎認為, 只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 其實從心理角度, 老人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就是企圖在用自己的情緒操控孩子, 並下達“命令”, 取得的教育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其實遇到孩子不聽管教的情況, 老人不妨“以柔克剛”, 根據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提高教育技巧。

遇到問題老人先保持冷靜

親子教育家指出, 隔代教育畢竟是有代溝的, 所以對待孩子的言行, 老人們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Advertisiment
不能溺愛, 也不能用生氣來管教孩子。 如果孩子出現反常舉動, 比如突然不聽話、大哭大鬧, 老人首先要保持冷靜, 即使很生氣也要先壓住火氣, 仔細想想孩子哭鬧是不是有他的原因, 用輕柔的語氣詢問:是病了累了, 還是在幼稚園受欺負了。 瞭解情況後再撫慰孩子, 在平復孩子心情的同時, 自己的火氣也慢慢消退了。

如果孩子出現不良行為, 比如亂扔東西、說粗話等, 可以試著先耐心地引導他, 告訴他“要將東西放回原位”、“小孩要講文明”, 看到孩子認真改正了, 要及時誇獎, 讓他感覺到自己改正錯誤的行為能受到表揚, 他自然會高興起來, 也更願意知錯就改。

別用老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

小孩都有自己玩樂的世界,

Advertisiment
有他喜歡的遊戲方法, 這些或許都是老人不懂或不瞭解的, 所以老人認為孩子不應該做的事, 孩子可能覺得沒什麼不對的, 可以做。 這樣一來, 如果爺爺奶奶生氣了, 他就會疑惑甚至懷疑自己。

比如說, 孩子在牆上亂畫, 他把這當遊戲, 可奶奶卻不懂他的想法, 馬上命令他:“快停手!要不奶奶就生氣了!”這時孩子會覺得奶奶連遊戲都不讓他玩, 很傷心。

其實, 奶奶不妨試著先問問他:“告訴奶奶, 你在幹什麼呢?”問過之後再跟孩子解釋牆壁是不能亂畫的, 再帶著孩子一起去把牆壁的繪畫擦拭乾淨, 並告訴他:“如果要畫畫, 就在牆上掛畫板, 或者在畫紙上畫。 不然過後就要寶寶自己清潔牆壁了, 知道嗎?”這樣孩子自然就聽得進道理。

Advertisiment

用“生氣”制服孩子是下策

許多老人總會時刻盯緊孩子, 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或者有什麼不好的舉動就馬上制止, 想從根源上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但是這樣做反而更不容易讓孩子的不良行為消失。 如果家長一直管制著孩子, 他一犯錯就用生氣來制服他, 可能會形成副作用:使性情較弱的孩子變得內向自閉, 開朗外向的孩子則會變本加厲故意使壞搗蛋。

親子教育家指出, 如果孩子犯了無傷大雅的小錯, 家長們完全可以裝作不知道, 讓孩子嘗到事情的後果, 以後自然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了。

隔代教育學學“以柔克剛”

天下的老人都一樣, 對著孩子往往避免不了一件事:權威式的命令, 甚至是隨時隨地,

Advertisiment
不管事情大小都要下命令。 “記得多喝水”, “熱了就脫衣服, 冷了別忘記穿上”, 這是呵護型命令;“該做作業了。 ”“太晚了, 快上床睡覺去”, 這是直接型命令;“又做錯了, 以後不能這樣粗心!”“見人就是不打招呼, 下次不能沒禮貌!”, 這是批評型命令;“你看你, 考這麼差, 真是太笨了, 下次必須得到80分!”, 這是發洩型命令。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由於能力有限, 可能將聽從長輩的命令看作是一種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開始反感這種命令, 並產生逆反行為。 在此給各位老人支幾招“以柔克剛”的教育技巧, 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1.說話“二八開”。 長輩對孩子所說的話, 10句當中, 2句是分析、評價和批評, 8句應是激勵和鼓勵, 學會把“食指”改成“大拇指”, 傳遞正能量為主,

Advertisiment
漸進式培養好習慣, 提高孩子接受長輩言語資訊的主動性, 建立有效的隔代溝通模式。

2.有理有據。 老人與孩子的交流中, 不管是鼓勵、表揚, 還是批評的時候都應該實事求是, 有理有據。 不能是情緒主導, 隨意指責、下命令。 老人得先控制好自己的語言和行為, 再與孩子溝通。

3.瞭解孩子。 要瞭解孩子的情緒狀況。 孩子也是人, 也有高興和煩惱的時候。 當他高興的時候, 他容易接受您的“大道理”, 不高興的時候, 哪怕您說得再有理, 也聽不進去, 因此跟孩子說話, 要充分瞭解他的情緒狀況, 等他平靜下來, 擇其“善”而說之。 另外, 也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 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 尊重他, 他才能理解互相尊重的可貴, 才能開始體諒您的苦心, 這比什麼大道理和下命令都重要。

這比什麼大道理和下命令都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