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關注兒童多動癥及常見癥狀

上圖: 天生好動是孩子的天性, 但如果嚴重影響學習的話, 家長們就要警惕。 (資料圖片)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 鄒小兵主任

廣州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麥堅凝教授

一項針對我國兒童多動癥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 在學齡兒童中其患病率為4.31%-5.83%, 估計全國共有患兒1461萬-1979萬人。 其中約65%的ADHD患者其癥狀會持續到成年;他們是學業和職業成就低的高危人群, 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沉重負擔。

家長避諱說孩子“多動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鄒小兵主任曾向記者介紹, 多動癥的孩子動起來跟一般的活潑好動程度很不相同。

Advertisiment
曾經有一對父母懷疑兒子患多動癥, 兒子被帶到我的門診看病, 就在排隊等候的過程, 這個小男孩子不聽制止, 不斷地在診室的桌子椅子上跳上跳下, 忽然不小心就摔在地上, 急忙抱到急診室檢查, 發現摔斷手了。

他指出, 家長和老師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認識誤區以及診斷治療方面的不足給有效控制兒童多動癥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一方面, 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階段特征;另一方面, 有很多家長和老師都不愿意給孩子貼上“多動癥”的標簽, 認為多動癥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精神疾病, 這直接影響了兒童ADHD患者的及時診斷和治療。

多動癥不是指“活潑好動”

在中國,
Advertisiment
傳統的觀念是認為喜歡活潑好動的孩子比較聰明、機靈, 而且往往以為孩子小時候淘氣, 長大了就好了。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跟專家們發現, 一部分孩子好動得“過分”, 甚至“沒有一分鐘靜得下來”。 其實, 這時候家長必須警惕孩子是否患上多動癥。

所謂多動癥, 即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簡稱, 是一種最常見的兒童精神行為障礙性疾病, 有研究認為有超過60%的兒童ADHD有共病現象, 即這類好動的孩子伴隨著的“共病”現象還有品行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或是焦慮障礙、學習障礙、抽動癥、抽動穢語綜合征等等, 共病的出現會大大加重癥狀的嚴重程度。

如果不治療的話, 除少數兒童伴隨年齡的長大癥狀會減輕甚至自愈外,
Advertisiment
大部分兒童的(AD鄄HD)將影響其一生, 累及生活的各個方面, 包括學校生活、家庭關系及社會交往等。 比如在校因為學習成績很差、小伙伴不愛和他們玩、和父母關系緊張、在與人交往時表現出性格孤僻等, 到青春期時, 更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如物質濫用(違法藥物及酒精)、性行為、逃學、被開除甚至反社會行為。 目前對此病采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和心理社會治療等, 其中藥物治療是首選。

剖腹產可能增加“多動兒”

據廣州市兒童醫院神經內科麥堅凝教授介紹, 該院的一項對部分剖腹產兒的追蹤顯示:部分產婦由于身體條件等多種原因的影響而選擇剖腹產, 由于分娩方式有異于傳統自然生產,
Advertisiment
胎兒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的自然擠壓, 而宮內壓力與宮外不同, 部分血管壁較脆薄的胎兒出生后, 容易出現顱內額葉部位出血, 其中一部分孩子長大后出現“多動癥”;一部分小孩是到上小學一年級時發現的, 老師上課時發現孩子與眾不同, 或特別喜歡小動作或在課室里亂走動, 從而影響了課堂秩序, 干擾了其他同學上課, 或是一部分孩子出現學習成績極低下, 老師推薦或要求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時發現的也有少數孩子3歲上幼兒園時, 在進行一些智力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而被送院要求治療。

附:多動癥常見癥狀

1.學習、做事時不注意細節, 常出現粗心大意的錯誤

2.在學習、做事或玩的時候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7-10歲注意力集中不足20分鐘,

Advertisiment
10-12歲不足25分鐘, 12歲以上不足30分鐘)

3.別人對他講話時常常好像沒在聽或沒聽見

4.做作業或完成任務時常虎頭蛇尾, 不能始終按要求做事

5.很難組織好分配給他的任務或活動

6.不愿意做需要持續用腦的事情(例如家庭或課堂作業)

7.經常把學習、生活必需的東西弄丟

8.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9.常忘記分配的任務

10.常常坐不住, 手腳動作多或身體扭來扭去

11.在教室或其它需要靜坐的場合經常離開座位

12.常在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中學生有主觀上坐不住的感覺)

13.在休閑活動中很難保持安靜

14.經常忙忙碌碌, 精力充沛

    15.常說話過多

    16.常在問題沒說完時搶答

    17.很難按順序等候

    18.經常打擾別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