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孩子的手指能力

俗話說:"心靈手巧", 據科學研究發現, 手巧才會心靈, 手指與大腦之間存在著非常廣泛的聯繫。 如果將大腦皮層管轄軀體的範圍用擬人形的圖形繪出時, 我們可以發現, 無論是在感覺方面還是在運動方面, 手在畫面上都是巨大的。 與這張伸展開來的大大的"手"相比, 大腿和胳膊就顯得十分"纖細"了。 僅僅是管轄大拇指運動的區域, 就幾乎相當於大腿運動區的10倍!所以十指會那麼靈巧, 怪不得我們說雙手創造了世界。 是呵, 如果讓寶寶的小手指更加靈活, 觸覺更加敏感, 孩子就一定會更聰明、更富有創造性,
Advertisiment
思維也會更加開闊。
孩子出生後, 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刺激孩子的小手。 兩個月時, 孩子會出現吮手動作, 這時不要強行干預。 當孩子3個月時, 他就會抓玩具了, 此時需要訓練抓握能力, 給他多種質感和形狀的物體讓他體驗。 在孩子半歲後, 教孩子做簡單的手指操, 讓孩子將手的動作與聲音刺激聯繫起來。 如讓孩子"抓撓";伸出食指表示"1";雙手鼓掌做"歡迎歡迎"等等。
10個月時, 可以訓練孩子撿拾物體。 1歲以後, 讓他學做"你拍一, 我拍一, 兩個小孩做飛機……"的拍手遊戲。 在孩子1歲左右, 可以讓孩子做旋瓶蓋、解鈕扣等動作, 讓他拿起小積木, 將兩塊疊在一起。 1歲半時, 讓孩子拿勺吃飯並訓練孩子自己端碗、端小杯子。 在孩子2歲之後,
Advertisiment
就要訓練他自己穿衣服、收拾玩具。
當媽媽做事時, 可讓寶寶"幫忙", 媽媽理床, 寶寶拉床單;媽媽擺碗, 寶寶放筷子;媽媽剝豆擇菜, 孩子去倒豆莢;媽媽包餃子, 給寶寶一小塊面, 讓他嘗嘗自己包出的面疙瘩。 每個孩子都會興致勃勃地"參加勞動"的, 在活動中, 孩子會感受成功, 得到樂趣。
許多智力玩具都具有訓練手的精巧運動、手眼協調能力和激發孩子想像力的作用。 最傳統的搭積木、捏橡皮泥和新開發的各種變形玩具、插拼玩具都有上述功能, 家長可先給孩子示範一下, 然後就讓孩子盡情去想, 不必按說明書的要求去玩。
在孩子兩歲後, 媽媽還應該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搞一些小製作, 這對促進孩子手的靈巧性進而促進孩子智力發育都大有益處。
Advertisiment

1.折紙:拿一張稍厚的紙, 媽媽先折成一條小船(也可是小狗、小鶴、小衣服等), 讓孩子看怎麼折, 然後讓寶寶塗上顏色。 寶寶在學折時, 開始會動作笨拙, 媽媽不要著急, 當孩子對折紙時, 兩邊不對稱, 媽媽可幫他一下;當紙邊翹起, 媽媽可幫他壓壓平。 折好的東西不要扔掉, 還可以當遊戲時的"道具"。
2.製作:在孩子兩歲半時, 可以讓孩子在父母的看護下用小剪刀了, 買一把圓頭、塑膠柄的小剪刀, 讓孩子先學剪直線, 然後同媽媽一起搞一些小製作。 在媽媽指導下, 粘一粘, 剪一剪, 孩子一定會倍感快樂。
3.用筷子:讓孩子用筷子也是訓練孩子用手的方式。 在孩子3歲時, 可以讓他學用筷子了, 孩子在使用了筷子後,
Advertisiment
小手會更加靈活。
許多遊戲, 如拍手歌、夾豆子、穿線、套圈、拍球都會提高孩子手的協調與運動能力, 學繪畫、學樂器也能大大提高寶寶手的靈巧性, 為了讓孩子心靈手巧, 年輕的父母一定要記住, 多訓練孩子的雙手。 正如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的那樣:“兒童的智力發展, 體現在手指尖上。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