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視孩子受挫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要求家庭重視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但是有的家庭卻未認識到培養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 以致遇挫折就畏懼退縮、悲觀失望。

某生是初三即將畢業的團員, 校模擬考中因末複習充分,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答案抄襲, 當場被發現。 為嚴肅校紀, 學校給予紀律處分、小玲一下子覺得自己完了, 畢業無望, 無臉見人。 此後的幾個月再也提不起精神複習迎考。 斌也是一名初中生, 平時表現和成績都不錯。 父母的突然離婚, 使他的精神一下子遭受嚴重打擊。 他無法接受這一現實, 離家出走。

Advertisiment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呢?原因有很多, 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現在的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他們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身體健康, 總是過分周到地為孩子著想, 他們包辦了生活中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 竭盡全力呵護著孩子。 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草, 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時, 往往不能進行良好的自我調節, 而是失去信心, 不能面對, 產生否定自我、否定他人、甚至否定社會的消極情緒。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呢?

一、家長要為孩子學會獨立處理問題充分創造條件。 許多事情, 孩子是有能力獨立處理的。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 他們不再一味依賴家長,

Advertisiment
他們更多地希望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憑自己的力量辦事。 父母應讓孩子多接觸社會, 瞭解社會, 為孩子學會自理自立積極創造條件, 適時適度地把一些問題、障礙交給孩子做事, 讓孩子經受摔打。 孩子的獨立能力增強了, 那麼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二、要培養孩子樂觀的態度和堅強的毅力。 生活中有順境也有逆境, 要教會孩子以平常的樂觀的心態對待考試或競賽中一時的得失, 以“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豁達態度去對待學習與生活中的暫時失敗, 做到得意淡然, 失意坦然。 只要有了樂觀的態度, 就會增強困難的信心。

同時, 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堅強的毅力。 幫助引導孩子在挫折、困難、失敗和逆境面前, 有勇氣去面對,

Advertisiment
去接受, 並努力去克服它們;在艱苦的環境中, 要能吃苦耐勞;對環境中不良因素的誘惑, 要有克制力和約束力。 例如練長跑, 尤其是在數九寒冬, 要教育孩子貴在堅持;又如孩子到了初中階段, 家長可試著解除對孩子看電視的嚴格限制或禁令, 讓孩子自我控制。 只要家長時時注意引導和培養, 那麼孩子承受挫折, 適應環境的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三、注意引導, 及時勉勵, 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 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中, 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應是“引導者”。 教給孩子生活的常識及做人的道理, 就是交給孩子“鑰匙”, 讓孩子用它去開啟生活的大門, 辨別生活中的是非, 認識生活的真諦。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Advertisiment
及時給予激勵, 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 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的癥結所 在, 及時勉勵他們正視現實, 勇於進取。

當然, 這些都必須有一個民主和 諧的家庭氛圍做烘托, 這樣將使孩子 更加茁牡成長, 從而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2個月寶寶的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力集中按1個月時那樣訓練。寶寶喜歡看彩色的圖畫,表示自己興趣。當看到喜歡的圖畫時會笑,看個不停動手想摸,看到不熟悉的會長久注視。2.視聽定向將各種發聲玩具在寶寶的視線內弄響給他聽,緩慢、清晰、... [詳細答案]

  • 1回答

    相當一部分家長為什麼不重視孩子的學習呢?

    您好,每個家長的教育背景不一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有些重視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像我作為老師,我也只能儘量和家長溝通,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教育觀念,但是有些家長實在聽不... [詳細答案]

  • 1回答

    1個月寶寶的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力集中在小兒床上方,掛一些使之感興趣的物體,最好是紅色能發出響,吸引小兒興趣。2.視聽定向距小兒眼睛20-25釐米處,將彩色帶響聲的玩具緩慢移動,使小兒的視線隨玩具移動。 [詳細答案]

  • 1回答

    3個月寶寶的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親近母親母親走來時,寶寶顯示出快樂和急於親近的表情,有時還會呼叫,手舞足蹈。只有經常和寶寶逗樂的父親才能引起寶寶這種親切的激情。2.觸摸繼續訓練觸摸,除以前的方法外,可抱小兒至坐位,面前方上玩具... [詳細答案]

  • 1回答

    四個月嬰兒的認知能力的培養?

    1.尋找目標母親抱寶寶站在檯燈前,用手擰開燈說:“燈。”初時寶寶盯住媽媽的臉,不去注意檯燈。多次開關後,寶寶發現一亮一滅,目光向檯燈轉移,同時又聽到“燈”的聲音,漸漸形成了條件反射。以後再聽到大人說...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