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避免“院外分娩”掌握分娩預兆

王女士身懷六甲, 她聽姐姐說, 女人生第一胎時下腹會脹痛十多個小時, 不用著急趕去醫院。 於是, 當她下腹出現一陣陣脹痛時, 她沒有上醫院, 而是呆在家中休息。 幾個小時過後, 當她準備出門時感覺肛門墜脹, 家人馬上打了120。 等醫護人員趕到時, 寶寶已經娩出一分鐘。 醫師馬上抱起寶寶, 消毒、斷臍、清理新生兒呼吸道, 還要協助王女士娩出胎盤……直到寶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王女士一家及醫護人員才算松了一口氣。

王女士這種屬於“院外分娩”, 它並不是電視劇中的狗血橋段, 現實生活中其實並不少見。

Advertisiment
武警番禺醫院婦產科王彩霞主任介紹道, 這種情況以經產婦(即曾生育過一次的產婦)居多, 但也有初產婦。 這類產婦多家中分娩, 還有的孕婦在醫院電梯裡、救護車內分娩。 今年, 該院已經接診了8例這樣的孕產婦。

王彩霞指出, 造成孕婦院外分娩的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孕婦聽信前輩“經驗”, 認為生第一胎要花十多個小時。 其實, 有些初產婦分娩也很快, 這與自身宮頸的條件有關係;還有的屬於第二胎, 有了第一胎的漫長等待經歷, 以為第二胎也要“慢慢來”。 其實, 多數情況下, 生第二胎往往很快, 只需幾小時;還有的產婦認為預產期還沒到, 便忽略了分娩徵兆。 王彩霞特別提醒廣大孕婦, 預產期只是對分娩時間的大致估算,

Advertisiment
分娩當然就不會只局限於預產期這一天, 在預產期的前20天至後13天分娩, 都屬於足月分娩, 也都可以分娩。

“院外分娩不僅是產婦很狼狽的問題, 而且是非常危險的。 缺乏醫療處理, 可能會導致產婦大出血, 是圍產兒患病率、感染率高, 新生兒產傷的主要原因。 一些新生兒因在院外分娩而得不到及時的護理、搶救而不幸夭折。 ”

避免院外分娩

分娩預兆知多點

寶寶要出世了, 會給媽媽發出“信號”, 以下是王彩霞舉出的關於分娩前的幾點徵兆:

尿頻、有便意。 孕晚期孕婦易出現夜間尿頻的現象。 因為, 孕晚期時胎兒的頭部伸入到骨盆內, 對子宮後方的直腸產生壓迫性刺激, 造成部分孕婦便意感增加。

子宮底降低。 在正式分娩前兩周左右,

Advertisiment
孕婦會出現子宮底下降的現象, 表現為胎動較前減少, 但有下腹墜感或腰酸腿痛, 陰☆禁☆道分泌物增加。 這表示胎頭已入骨盆固定, 產婦應小心謹慎。

腹痛。 在臨產前, 宮縮為每隔2至3分鐘1次, 持續30至40秒。 從懷孕8個月開始, 孕婦在站立、坐著、行走時都會感到腹部一陣一陣地發緊變硬, 這是子宮收縮的表現。 每次宮縮的間隔時間在十幾分鐘至兩小時範圍內浮動。 有人表現為腰痛, 有人表現為腹痛, 有人腰、腹全部疼痛。 宮縮多在夜間出現, 所以孕婦多感覺夜間腹痛或腰痛頻繁。

陰☆禁☆道出現血樣分泌物, 即俗稱的“見紅”。 一般見紅的血量少於平時月經量(若超過月經量為異常)。 見紅常在分娩開始前24小時內出現。

破水。 子宮收縮加強,

Advertisiment
子宮腔內壓力增高, 促使羊膜囊內清涼淡黃的羊水流出。 破水後一般很快就要分娩了。 此時, 產婦千萬不可直立或坐起, 以免臍帶脫出。 應立即採取平臥姿勢, 家屬應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分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