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情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 是其獨立自主要求的體現。 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 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品質以及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要想讓孩子具有自主性, 要想孩子減少不聽話行為, 父母應該適當放手, 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 至於父母應該具體如何做, 教育專家給了如下建議:

1、給孩子空間, 讓他自己往前走

孩子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裡, 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 有這樣一位母親, 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 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

Advertisiment
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 因為怕老師看見, 才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 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作父母的, 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 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 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 讓他在這個空間裡自己當主人。

2、給孩子條件, 讓他自己去鍛煉

培養孩子用揠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做法, 肯定是要失敗的, 但採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度, 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遵照客觀規律, 積極創造條件, 讓孩子去鍛煉, 這才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

3、給孩子困難, 讓他自己去戰勝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 惡劣的生存環境自然就為他準備了艱苦鍛煉的條件;現在生活水準普遍提高了,

Advertisiment
父母應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 讓孩子去解決;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 也要求他自己去解決, 從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

4、給孩子衝突, 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成年人一樣, 孩子在一起也難免有衝突。 解決衝突的過程, 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 當孩子向父母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 父母應鼓勵孩子去面對它, 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 而不是回避它, 更不宜由父母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5、給孩子權利, 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但不少父母怕孩子選擇錯誤, 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

Advertisiment
父母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並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6、給孩子題目, 讓他自己去創造

創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層次的表現。 孩子的創造性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同樣需要父母的積極引導和巧妙激發。 有一個孩子特別愛玩泥, 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樣來。 於是父母主動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泥塑和橡皮泥, 對孩子說:“你要玩就好好學、好好捏、好好練, 要有新點子。 ”在父母的鼓勵下, 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 初中畢業時, 已經能輕鬆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並以此特長考上了工藝美術學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