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分要求孩子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合理期待, 別做過分要求孩子的爸爸

適當的期望值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 但是期望值不能和孩子的實際情況脫節, 期望值過高或是過低都會對孩子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 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家教案例

李娜的爸爸沒有上過大學, 在他的意識裡, 孩子能考上好大學就是他的榮耀了。 他經常對李娜說“你要為我增光啊”“你一定要考上大學啊”之類的話。

李娜學習一直很刻苦, 但是爸爸還是不放心, 時時提醒她, 並不斷地給她提出更高要求。 他給李娜定的目標是每次考試都要考到班裡前三名。

Advertisiment
有時候李娜達不到爸爸的要求, 他就冷嘲熱諷, 還經常警告李娜說如果考不上大學, 就是給爸爸丟臉。 爸爸的高要求讓李娜的心裡產生了陰影。

・專家解析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 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 會使他進步得更快, 發展得更好;反之, 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 放棄努力。 期望教育對於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同樣適用。

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值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前途。 合理的期望會幫助孩子揚起前進的風帆, 促使孩子不斷進步。 當前存在的期望誤區主要是期望過高或是過低。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 所以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較高。 有些爸爸希望孩子出人頭地, 並對孩子的期望值不斷攀高,

Advertisiment
在畸形的高期望值壓力下, 孩子幼小的心靈會不堪重負。

還有些爸爸,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 認為讓孩子學習不如讓孩子早日投入到賺錢中去, 為此對孩子提出了過低的要求, 甚至對孩子的學習不作任何要求。 這是個需要豐富知識和良好素質的社會, 爸爸給孩子過低的期望值不利於孩子發展自身的能力, 終究會無法適應社會。

每一位爸爸對孩子都有期望值, 它既可以成為孩子的動力, 也可能成為孩子的壓力。 成為孩子的動力, 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成為壓力則會為孩子帶來很多負面效應。 因此, 爸爸要結合孩子的實際, 合理調整適合孩子的期望值。

建議一 期望值符合孩子的能力和水準

爸爸應留意孩子的表現,

Advertisiment
根據孩子的能力和水準適當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尊重和理解孩子, 讓孩子輕鬆地發展。

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給孩子施加的壓力過重所造成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沉重的學習壓力、日益複雜的學習環境, 逐漸增加的家庭問題和複雜多變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已經讓孩子無形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如果這個時候爸爸再不合時宜地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 會讓孩子喪失上進心, 產生自卑感, 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曹新小學時是班裡的學習委員, 每次考試成績在班裡都是數一數二, 從一年級到小學畢業都是如此。 可是升入初中後, 競爭激烈起來, 所學的課程也有了難度, 她的成績沒有以前突出了。

Advertisiment
為此她悶悶不樂。

爸爸瞭解到曹新的狀況, 主動降低了對曹新的期望值, 對她說, 這個班上的同學整體都很優秀, 能保持中上水準已經很不錯, 並引導曹新正確評價自己。 爸爸的談話幫助曹新減少了壓力, 她在爸爸的鼓勵下放鬆心態, 成績也逐步提高了。

如果爸爸的期望值過低, 也會削弱孩子的進取心。

展強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 爸爸在和外人談起他的時候都會表達出失望的情緒, 並且還常說不指望他能考出好成績之類的話。

展強本來覺得自己只要努力, 就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但是聽了爸爸的話, 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了。 從那之後, 他便開始自暴自棄。

爸爸不應該看低孩子, 只要事情不複雜、不困難, 都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

Advertisiment
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 孩子經驗不足, 會犯很多錯誤, 爸爸需要以寬容的心對待孩子, 積極地對孩子進行開導糾正, 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而不要過早對孩子下定論, 輕易放棄孩子。

建議二 合理地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爸爸對孩子的期望不只是通過語言的方式來表達的, 單純的說教, 孩子會聽得索然無味。 爸爸要學會合理地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還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小細節來表達。

爸爸在對孩子表達期望的時候要儘量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平視孩子, 保持和孩子地位的平等, 這樣才會激發起孩子良好的心理體驗, 爸爸的期望才有可能真正地轉化為孩子的具體行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