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運動與寶寶智能的關系

姍姍快一周歲了, 在姍姍出生以來的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 爸爸媽媽對她可是呵護備至, 生怕有什么閃失, 而對于姍姍的身體運動, 爸爸媽媽更是避之惟恐不及。 然而, 這其實對于姍姍的智力發育極其不利。

許多家長都以為開發寶寶的智力就是教會他們看圖、識字或是進行各類藝術啟蒙, 但是卻忽略了運動智能的開發。 為了保護孩子, 讓幼小的寶寶盡量少動, 殊不知, 正在給孩子的智力發育帶來不良的影響。

幼兒動作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均有對寶寶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它不僅可以促進幼兒骨骼、肌肉、神經系統以及各身體器官的生長發育,

Advertisiment
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這是因為, 人體的肌肉運動是受神經系統支配的, 而肌肉帶動骨骼一起運動, 又能使神經系統反應更加敏捷, 從而促進腦細胞的發育。 心理學家認為, 在幼兒的智能發展總, 動作發展占主導地位。 因此幼兒運動能力常被作為測量智力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

周歲內的寶寶, 在進行身體活動時, 各種動作直接受神經系統的支配和調節, 肌肉中的神經可將各種刺激傳到大腦。 經常進行活動, 能使大腦的反映更加靈敏。 同時, 還可以增加腦的血流量, 從而供給細胞更多的空氣和養料, 促進大腦的發育。 日本早期發展協會的創造者井深勝先生也認為:運動的基本技巧一定要在嬰兒期進行訓練,

Advertisiment
否則就太晚了。

等寶寶進入周歲以后, 他們也開始經歷著學步、四處走動的重要階段, 經歷這個階段, 他們可以更加主動地接觸各種食物, 從各個方面認識事物, 從而擴大視野和認識范圍, 如此就能促進幼兒空間知覺和思維活動的萌芽和發展。 要注意的一點是, 在教寶寶學步的過程中, 盡量少用或是不用學步車, 孩子由抬頭、翻身、滾動到爬行是鍛煉孩子身體技能協調性的必經階段, 而爬行, 是鍛煉寶寶小腦發育的必經過程。 爬行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肌肉與骨骼, 又能在這個過程中增加孩子無窮的樂趣和好奇心, 因此, 作為家長, 不應該怕孩子摔著了, 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主地發育和成長。

Advertisiment

其實, 寶寶運動的每一步發育都是其中樞神經系統成熟的一個階段, 發過來又能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進一步完善。 站和走不僅需要全身肌肉、關節的運動, 還需要有肢體的協調動作和身體重心的移動。 因此, 寶寶的站、行在促進大腦發育的同時, 也促進了小腦的發育。 而當寶寶學會自我走動時, 能夠自己親自去體驗, 就可以使感覺器官所接受的刺激增多, 從而對智力發育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此外, 寶寶愛玩的天性, 也可以在促進寶寶運動能力的同時, 增進寶寶的智力發育。 哥斯達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馬德里曾在《國民報》上撰文指出, 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和說話的最佳工具,

Advertisiment
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發展。 他還指出, 科學實踐證明, 25歲的兒童中, 愛玩耍的孩子大腦比不玩耍兒童的大腦至少大30%。

因此, 作為父母一定要多為幼兒創造動作、運動或是玩耍的機會, 讓寶寶在實踐中、在快樂中完成與大腦和思維有關的系列動作, 從而提高寶寶的識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等多方面的智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