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6類女性應慎防產後大出血

苗栗1名25歲產婦, 生產頭一胎時, 因產程遲滯, 出現子宮疲勞的情況, 造成難產, 改以剖腹產生產, 產後卻發生子宮收縮不良合併大出血的緊急情況, 性命堪憂。

醫療團隊在嘗試各種方法都無法有效止血的情況下, 改行“兩側子宮動脈栓塞術”, 終於成功止血, 挽救了孕婦的生命, 也讓子宮免於被摘除的命運。 而該名婦女也在產後8個月, 順利再懷上第二胎。

產後大出血機率5% 6大高危險人群要留意

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蘇文祥表示, 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 是指經由陰☆禁☆道生產(自然產)的出血量大於500ml, 或剖腹產的出血量大於1000ml。

Advertisiment
統計發現, 約5%產婦會出現產後大出血的情況, 且60%起因於子宮收縮不良。

常見造成產後大出血的原因, 60%來自子宮收縮不良, 其餘包括:胎盤殘留於子宮腔、陰☆禁☆道或子宮頸有嚴重撕裂傷、羊水栓塞、凝血功能障礙等。 對此, 蘇文祥醫師特別提醒產婦, 若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 很有可能是產後大出血的高危險族群, 應及早和醫師討論, 及早防範。

產後大出血的6大高危險人群

1.患有高血壓病史;

2.凝血功能不佳, 身體小力碰撞到牆壁就容易有瘀青和出血的情況;

3.困難生產, 需靠器械輔助的人。 器械可能損害子宮和產道組織, 造成撕裂傷;

4.患有子宮肌瘤或肌腺瘤者, 容易有子宮收縮不良的情況;

5.本身有貧血傾向的人;

Advertisiment

6.身懷巨嬰, 胎兒養太大會增加生產的困難度, 也會提高宮縮乏力和產後血崩的風險。 建議孕期要做好體重控制, 適度運動, 不過度攝取營養, 整個孕期增胖不超過12至15公斤。

避免產後血崩!怎麼生產有關係?

自然生產和剖腹生產, 哪一種引發產後大出血的風險較高?蘇文祥醫師表示, 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資料, 但是從產後大出血的原因來分析, 相較于自然產, 剖腹產因生產時需打開整個子宮, 比較不會有胎盤或胎膜殘留、陰☆禁☆道或子宮頸有深度撕裂傷的情況, 因此產後血崩的機率比較小。 不過, 剖腹產時若出現緊急的羊水栓塞、血崩機率也會隨之升高。

子宮動脈栓塞術止血 產後血崩不斷生機

一旦發生產後大出血的緊急情況,

Advertisiment
可先透過各種藥物、按摩子宮及填塞紗布的方式止血, 若效果不彰, 就必須以手術切除子宮來達到止血的目的。 不過, 對於仍有生育規劃的夫妻來說, 摘除子宮卻是一項痛苦的選擇, 所幸現在醫學發達, 讓子宮動脈栓塞術成為安全、有效又能保住子宮的選擇之一。

子宮動脈栓塞術需搭配專業放射科醫師, 透過血管攝影找出子宮動脈, 再以導管注入可分解的栓塞物質阻斷血流, 改善產後出血的狀況。 栓塞物質于3至4周後便會自行分解, 讓子宮動脈能恢復血流, 可以有效保留生育功能且恢復期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