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豆腐雖好 可不要暴食

導讀:豆腐含有很豐富的營養物質, 吃了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 但是, 物極必反, 豆腐吃得太多了可是也有壞處的哦!若是豆腐吃太多了不但會造成人體腸胃負擔, 還會導致其他身體功能的退化。 專家建議:我們平時吃豆腐最好要適量, 另外豆腐可以和其他食物一起搭配, 這樣它的營養價值就會更高。

豆腐吃太多會引發哪些問題?

問題1:促使腎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況下, 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 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 由腎臟排出體外。 人到老年, 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

Advertisiment
此時若不注意飲食, 大量食用豆腐, 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 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 加重腎臟的負擔, 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 不利於身體健康。

問題2: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 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 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問題3: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 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 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 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 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問題4:導致碘缺乏

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 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Advertisiment
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 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 導致碘缺乏病。

問題5: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 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 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可見, 豆腐雖好, 也不宜天天吃, 一次食用也不要過量。 老年人和腎病、缺鐵性貧血、痛風病、動脈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 中醫認為, 豆腐性偏寒, 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豆腐怎麼吃最健康?

豆腐當中的蛋白質含量雖然很高, 但是它的蛋白質中有一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的含量偏低, 由此一來, 它的營養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我們該如何讓其營養最大化呢?辦法也非常的簡單,

Advertisiment
只要用動植物食品與豆腐一起烹飪就好。 比如說:在豆腐中加入各種肉末, 或是用雞蛋裹豆腐油煎, 都可以起到豐富其蛋白質含量, 提高其營養檔次的作用。

除此以外, 雖然豆腐含有一定的鈣質, 但是如果單獨吃豆腐的話, 人體對其鈣質的吸收利用率非常的低。 如果我們要為豆腐找個含維生素D高的食物作伴同煮的話, 就可以借助維生素D的功效, 讓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可提高20多倍之多。 比如魚頭燒豆腐, 這道菜品不但味道鮮美, 而且搭配得很科學。 因為魚頭當中所含的維生素D對於提高人體對豆腐中鈣質的吸收利用率大大有利。

專家建議:

我們最好可以將海帶或其它含碘高的海產品與豆腐一起烹飪。

Advertisiment
因為豆腐當所中含有一種皂角甙的物資, 此營養成為可有效的防止能引起動脈硬化的氧化脂質產生, 卻會引起體內碘的排泄, 如果長時間食用, 非常容易引起體內碘的缺乏。 所以海帶與豆腐同煮, 是個非常完美的飲食組合。

如果一次吃豆腐太多, 或會引起消化不了, 造成腹脹, 腹瀉等的情況。 所以建議大家, 吃豆腐除了最好要搭配一些食材外, 也一定不要吃的過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