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行為問題不是問題

近年來, 兒童的問題行為發生率在急劇升高, 引起了兒科醫生、教師、家長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展示在人們的眼前, 這些幼年的行為問題, 輕者影響今後的學業、就業和生活, 嚴重的成為反社會行為。 因此, 人們對年幼兒童的問題行為逐漸增強了憂患意識, 力圖早期發現、早期干預。

以下介紹的五種兒童問題的治療方法, 它將有助於家長、教師更好地瞭解學齡前兒童的行為, 及早發現行為問題, 及時矯治或干預, 把問題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 避免向惡性程度發展, 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Advertisiment
從而提高兒童的素質, 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正強化法

方法解析:正強化法是行為矯正中最基本的方法, 又稱陽性強化法或積極強化法。 簡單的說, 當孩子某一行為不出現(也既正常行為出現)時, 立即給予“獎賞”, 以建立正常行為。 比如, 矯正功能性遺尿。 白天, 當孩子出現尿意時, 鼓勵他暫時不排尿, 每次控制成功後, 均給予獎賞。 每日延長2-3分鐘, 直至出現尿意後能控制45分鐘。 一般需經三個月治療。
在矯正中, 家長要用好獎賞品(也稱“強化物”)強化物一般分五類:①消費性強化物:如糖果、飲料等一次性消費物品。 ②活動性強化物:如看電視、過生日、郊遊等活動。 ③操作性強化物:如塗顏色、跳繩、遊戲等。 ④擁有性強化物:指在一段時間內孩子擁有享受的東西(如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有屬於自己的小紅旗、玩具等“私有財產”)。

Advertisiment
⑤社會性強化物:指孩子喜歡接受的語言刺激或身體刺激(如讚揚、點頭、微笑)。

操作要領:在進行正強化矯正時, 家長要選擇孩子喜歡、需求的強化物。 “獎賞”時要立即兌現, 要說明出現了哪一種“行為”後得到的獎勵。 強化物的數量不宜多。 當達到期望的行為時, 應逐步取消物質獎勵, 以讚揚、微笑代替。

適用範圍:矯正兒童神經性厭食、偏食、遺尿、多動、沉默、孤獨、學習困難等問題行為。

推薦閱讀——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父母必看之新灰姑娘的故事 把握幼兒早期閱讀3步曲 把最好家庭教育方法推薦給家長 

二、懲罰法

方法解析:又稱厭惡療法。

Advertisiment
指孩子出現某一問題行為後, 立即使之受到厭惡刺激(又稱懲罰物)或失去正在享用的“私有財產”, 將問題行為與不愉快的或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 經多次重複後, 問題行為的發生率逐步降低, 甚至消除。 一般來說, 懲罰法需要與其他行為矯正法和教育配合, 才能全面糾正兒童的問題行為。

懲罰法有三種類型:
① 體罰: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 即刻給予一個“厭惡刺激”(包括能激起痛感或其他感官不舒適的刺激, 如令人厭惡的聲音、難聞的化學品氣味等)或懲罰物以達到阻止或消除這種問題行為的發生。
② 譴責: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 及時給予嚴厲的否定性或警告性語句(包括瞪眼睛、用力把他抓住等動作), 以阻止該問題行為的出現。

Advertisiment

③ 暫停: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 及時暫停他玩耍或沒收玩具等“私有財產”, 以阻止問題行為的再現。

操作要領:懲罰必須及時, 即在問題行為出現後, 立即懲罰。 兩者間隔時間越短, 效果越好。 家長必須以冷靜的態度來使用懲罰物, 避免因情緒激動而加重懲罰的強度, 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必須強調, 懲罰法有一定的副作用, 強烈的懲罰會引起孩子不良的情緒反應, 有損心理的正常發育。 孩子會模仿成人的懲罰行為來對待別的兒童。 懲罰只能糾正舊的問題行為, 並不能建立新行為, 在應用中家長必須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新的正常行為。 因此, 懲罰法應在其他方法無效、不得已時才採用。

適用範圍:矯正咬指甲、吮手指、遺尿、拔毛癖、攻擊性行為、強迫症等問題行為。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