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讓寶寶爬出一片新天地

“感覺統和失調”是近年來常常被兒童保健專家提及的名詞。 由於環境污染、剖腹產率居高不下等因素, 感覺統和失調的兒童越來越多。 有關專家調查發現, 感覺統和失調的兒童90%以上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 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 為此, 兒童保健專家呼籲,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一定要在嬰兒期及早訓練爬行。
醫學研究表明, 在3至13歲兒童中, 有10%至30%的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膽小、內向、手腳笨拙、愛哭等症狀, 這並不是一般的教育問題,

Advertisiment
而是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所致, 在醫學上被稱為“感覺統和失調”。
爬行是人一生中手腳等各個身體器官的最先綜合協調使用。 爬行時嬰兒必須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就使手、腳及胸腹背、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 逐漸發達起來, 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嬰兒出生3個月後, 頭能直立了, 就可以經常讓其趴著玩, 每次3至5分鐘, 隨月齡增長, 循序漸進。 孩子如果不愛爬, 父母就要抓住孩子情緒好的時候, 讓孩子在遊戲中練習爬行, 最好父母和孩子一起爬。 7至9個月是模仿能力形成期, 訓練孩子爬行時, 父母先做示範爬, 如追逐滾動的球, 拿到後放在孩子面前, 讓其模仿爬。
據調查:雖然爬行,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Advertisiment
有的父母常常不願意讓孩子學爬或忽略了讓孩子學爬的過程, 這是因為他不瞭解爬行對孩子身心發育的好處。
讓孩子學爬行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 爬行時嬰兒必須頭頸抬起, 胸腹離地, 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就使手、腳及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 逐漸發達起來, 為以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其次, 嬰兒學會爬行之後, 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 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大腦, 促進各方面的協調, 對大腦的發育、智力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通過爬行運動還能提高嬰兒的新陳代謝水準, 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 爬行對嬰兒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 能量消耗較大, 這種活動比坐著消耗能量多1倍。
Advertisiment
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 嬰兒就吃得多, 睡酗實, 身體也長得決。
嬰兒爬行動作的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步驟:大約在7個月時甸甸爬行, 以腹部蠕動, 四肢不規則地劃動, 往往不是向前, 而是後退。 第二階段約在8―10月時發展為四肢爬行, 即用手和膝蓋爬行, 最後發展為兩臀和兩腿均伸直, 用手和腳爬行。
嬰兒爬行對提高嬰兒全身的協調性非常關鍵, 因此無論哪一個家長均應對自己的嬰兒按月齡進行這個項目的訓練。
一般的訓練方法是這樣:嬰兒6個月以後, 應經常讓他俯臥, 在面前放個玩具逗引他, 使他有一個向前爬的意識。 開始時他不會爬, 家長可用手頂住他的腳, 促使他的腳向後用力蹬, 這樣他就能向前挪動一點。
Advertisiment
在學習爬行的最初, 首先要求嬰兒雙臂和肩能夠調換重心, 在他向前爬時, 身體的重心能從一側上肢移到另一側。
其次, 要求嬰兒的腿縮到腹部下面, 這時我們看到的嬰兒是手和膝蓋著床, 家長可用兩手輕輕地托起孩子的胸脯和肚子, 幫助他的手和膝蓋著床, 然後再向前稍微送一下, 讓他有一個爬的感覺。 不斷地練習俯臥, 反復鍛煉、雙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動, 嬰兒很快就能學會爬。
當然, 不是會爬幾步就行了, 光使用床是不夠的。 可買幾塊地毯鋪在地上, 或者讓嬰兒穿厚一點的褲子在地板上隨便爬, 這對嬰兒非常有好處。 訓練小嬰兒爬行就等於訓練他全身運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隨著爬行的進展, 嬰兒就能轉到跪和轉移重心站立,
Advertisiment
為行走打下扎實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