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減少壞行為增加好行為,真是個“技術活”~

一般來說, 當父母們談到管教的時候, 要麼是讓孩子做什麼, 要麼是不讓孩子做什麼。 其實, 要想減少某個不好的行為出現的次數,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消退 ” 。

這個名稱聽起來有一定的技術性, 好像挺嚇人的, 就是指忽略該行為。 如果孩子吵鬧, 你可以裝作什麼都沒聽見。 不過, 一旦你開始使用這個方法了, 你就必須堅持住, 直到孩子停止吵鬧;如果你沒堅持住, 最後你教給孩子的東西就是:父母最終會投降——當他們筋疲力竭的時候。 很多孩子都學會了這一點。

其實, 在不良行為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就採取措施制止這種行為要相對容易些。

Advertisiment
當你教育孩子的時候, 必須警惕時刻跳進腦子裡的“就這一次”之類的想法。 坦白講, 無論你此時想的是什麼, 你都不太可能只做一次。 所以, 除非你已經準備好了每天跟孩子磨嘰幾個小時, 否則一定不要輕易妥協。

如果你學會了在問題變得嚴重前就干預的話, 會避免將來出現鼻涕眼淚滿天飛的場面。 通過提前干預, 通常都能夠相對容易地改變不利狀況, 避免孩子發展出不良的行為——例如, 在雜貨店結帳時, 可以選擇沒有擺放糖果的櫃檯, 以避免孩子看到糖果就想要, 或者在駕車行駛較長一段路之前, 讓孩子先在外面玩一會兒。

給孩子一段“忽略期” 的訓練方法來源於實驗室裡對動物進行的消退實驗,

Advertisiment
在實驗中, 這種方法叫做“強化暫停”, 目的是防止孩子因為不良行為而獲得任何形式的關注, 即便是負面的關注也是關注(比如責駡)。 “忽略期”要緊緊跟隨不良行為, 否則就沒有效果。 在忽略期內, 說教或者觸摸孩子都會使其失去效果, 甚至會產生反作用。 一到兩分鐘短暫的“忽略期”足以改變孩子的行為了。 如果在結束的時候你簡短地表揚一下孩子的合作, 那麼下次孩子更有可能繼續配合你。

從腦機制的角度來說, “消退”並不是遺忘, 而是學習的一種形式。 實驗室的有關研究表明, 消退並不會直接改變跟原來的行為有關的(大腦)突觸連接, 相反, 它是通過增強額葉的控制功能來抑制這些突觸已有的活動。

Advertisiment
所以, 當(大腦)額葉皮層的控制功能減弱的時候(比如孩子累了, 或者花了很長時間專注做某事像作業或者家務活之後), 那些不受歡迎的行為可能在某個時刻突然跳出來。 這種結果是意料之中的, 並不是說你的方法失敗了, 相反, 它表明孩子需要休息一下。 只要你不再對原來的問題行為進行過度反應, 它就會再次消失。

為了讓這種好的改變穩定下來, 你還需要對孩子正面的行為進行“強化 ” , 這種正面的行為通常是問題行為的反面。 例如, 如果孩子總是吵鬧個沒完, 單單忽視(消退)並不夠。 你還必須鼓勵與之相反的正面的行為, 如果孩子這樣做了, 哪怕只有一次, 你也要抓住機會表揚他。 如果孩子用很好的方式提出正當要求時,

Advertisiment
滿足孩子的要求。 鼓勵孩子採取正面的行為來代替負面的行為, 就可以降低負面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

針對孩子的小小成就, 給予標準一致的小小獎勵, 要比對大目標的大獎勵更有效, 特別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就好像, 如果你平時不一點一點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孩子不可能自己就學會閱讀, 不可能一下子就讀完一本書。 為什麼非要一開始就給孩子設定那麼高的目標呢?同樣, 孩子的自製力也需要慢慢培養才行。

在進行獎勵的時候, 大家最先想到的是食物和玩具, 但這些東西往往不是最有效的獎品。 充滿熱情的表揚, 拍一拍孩子的肩膀或者和孩子擊掌慶賀一下,

Advertisiment
通常比餅乾更有效。 其實, 孩子自己也願意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包括決定晚上吃什麼, 等多久再寫作業或者全家出遊的目的地。 所有的這些, 都是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的好獎勵。

父母的教育方式反復無常是導致教育失敗或者孩子進步緩慢的常見原因之一, 一下子想要改變太多也是常見的原因。 最好的策略是根據最終的目標設定一個系統的計畫, 每次只集中改變一個行為, 當這個行為出現改善的時候, 就針對這個行為進行獎勵。 你不能在頭腦發熱的時候做出決定, 一定要在冷靜的時候制定教育策略, “賄賂”和威脅孩子, 這些辦法根本不會達到根本的效果。

當然, 父母也是人。 有時候感到疲倦或者有壓力, 沒能很好地執行完美無缺的教育方案——這其實沒關係。 偶爾沖孩子大吼兩聲並不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影響。但是,當大吼變成了習慣,就是對自己和孩子的不負責任了。當你下次感到火氣要上來的時候,儘量到另一個房間去,做一下深呼吸。你可以把這個過程看做你自己的“忽略期”。

偶爾沖孩子大吼兩聲並不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影響。但是,當大吼變成了習慣,就是對自己和孩子的不負責任了。當你下次感到火氣要上來的時候,儘量到另一個房間去,做一下深呼吸。你可以把這個過程看做你自己的“忽略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