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讓孩子更容易焦慮的幾種錯誤做法

很多媽媽都有會遇到, 他們發現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出現極度的害羞, 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 甚至稍長大一些後, 他們還會敏感、自卑, 緊張, 多慮。 有些父母很納悶, 都是一樣的帶孩子, 為什麼孩子這麼“磨人”?在這裡, 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更多的還是父母影響孩子。

有研究表明, 環境的影響力越發明顯。 焦慮的孩子大多有焦慮的父母, 比如, 遇事緊張的父母讓孩子也惶惑焦慮;而情緒不穩、愛責打孩子的父母, 他們的孩子在長期不良狀態中, 會因為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而焦慮。

Advertisiment

如今, 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是很大的——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別的孩子強, 別的孩子能做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 通常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 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 在這樣的高壓下, 孩子會因為自己的“無能”, 自信心受損, 內心不安。 假如父母再輔以粗暴的懲罰, 責打孩子, 孩子就會更加焦慮緊張。

過度地溺愛孩子, 讓孩子無法獨立, 這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 就拿小雨來說, 她從小就是家人手心裡的的“小公主”, 幾乎沒有受到過什麼委屈, 就連上幼稚園, 也是姑姑工作的地方。 1年前, 姑姑隨丈夫出國定居, 小雨就開始討厭幼稚園, 後來去了, 就咬起指甲來。 家人的過度包辦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適應社會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當他們獨處新環境時, 就會很無力, 以致情緒波動、過度擔憂。

父母關係不和諧也會潛在的影響孩子。 比如父母在婚姻關係上有裂痕, 他們自己無法面對, 就要求孩子進步來彌補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時也會下意識地表現出一些焦慮的症狀, 使家裡的矛盾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無意識地做“替罪羊”, 維護父母關係。

說了這麼多例子, 都是父母在無意識的影響孩子, 傳達一種錯誤的資訊給他們, 讓他們小小的心靈受到壓制。 這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很可能給他們的一生都帶來障礙。 所以父母們平常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 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