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讓孩子早點告別陌生

一歲以內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褪褓”中: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 連玩耍也都得讓家長照看。 除了父母, 旁人還插不上手:陌生人抱他, 他就哭;旁人和他玩, 他就鬧;別人喂他吃飯, 偏不吃……在此年齡階段的孩子非常怕陌生, 依戀自己的父母, 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當孩子會說話、能夠自己走路時, 活動范圍比以前擴大了許多。 雖然此時的孩子不再時刻依偎著家長, 但他在心理上仍然需要父母在身邊所帶來的安全感:當他東走走、西跑跑, 或者擺弄積木。 玩具時, 時不時地叫上一聲“爸爸”、“媽媽”, 并環顧周圍, 若聽見父母的回答或看見他們的身影,

Advertisiment
便繼續安心獨自玩耍。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人與事物, 這種依戀父母的情況會越來越少, 上幼兒園后, 他漸漸能夠每天高高興興地去, 和小朋友們愉快地相處了。

然而, 有些三四歲的孩子整天跟在父母身后, 一到幼兒園就大哭大鬧, 或者進了幼兒園, 往往獨自躲在角落里不聲不響, 不說話, 不參加游戲, 苦苦盼望早些回家。 這些孩子即使去親戚家玩耍, 也是與父母形影不離, 不愿和其他小朋友說話。 如果家長不設法糾正這種心理障礙, 長此下去將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比如, 學習時不能和同學互幫互助, 工作中難以與同事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 不能妥善處理人際關系……有的孩子還會形成孤僻的性格,

Advertisiment
不合群, 無法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為了幫助孩子縮短依戀父母。 怕陌生的心理階段, 盡早讓孩子與家長分床睡(至少也要分被睡);平時可以有意讓孩子獨自完成一些小事, 即使做得不好, 也不要責怪他, 而應該耐心地指點, 培養他的自信心, 讓他明白離開父母一樣可以生活;每逢節假日, 家長可帶孩子到公園或親戚朋友家坐坐, 讓他有機會認識一些年齡相仿的孩子。 漸漸地孩子便會知道, 除了父母外, 還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交往, 也就不再怕陌生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