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寶寶不正確的走路姿勢

寶寶1歲左右雙腿開始蠢蠢欲動, 在媽媽的不經意間, 寶寶竟然可以扶著椅子站立起來。 一般到了13個月時, 大約有3/4的孩子已經可以搖搖晃晃地自己走了。 到了15個月, 大部分的寶寶甚至能夠邊走邊推著或拉著玩具玩。

但是寶寶學會走路還不夠, 如果姿勢不正確, 是會傷害寶寶健康的哦!媽媽趕緊看看你家寶寶走路是不是有這些情況?

1、跌跌撞撞

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 所有寶寶都難免會跌跌撞撞。 一般情況下需要大約3-6個月的時間, 寶寶才能很好地控制腳步。 但如果寶寶生長發育比較成熟了, 但走路還是容易跌倒,

Advertisiment
那就要注意了。

危害:跌傷、擦損皮膚;骨骼發育問題

表現:寶寶一開始走路跌跌撞撞, 是因為他們的肌肉還不是很結實, 身體的平衡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但是如果你發現寶寶的問題沒有得到改善, 媽媽就應該多多關注了, 這可能是孩子的運動功能發育不好造成的。

小建議:媽媽不妨多多加強寶寶腿部肌肉的鍛煉, 多帶寶寶參與戶外活動。 如果你發現寶寶情況沒有改善, 建議首先去醫院神經科進行排查, 如果不是這類問題, 就應去小兒外科或骨科檢查是否是骨骼的問題, 如跟腱偏短等, 一旦發現, 要給寶寶及早治療矯正。

2、內外八字

走路時, 足的長軸和步伐前進方向有個夾角, 稱為足的前進角,

Advertisiment
通常是輕度的外旋, 大約有5到10度左右。 少於這個範圍稱為“內八字”, 大於這個範圍就稱為“外八字”。 寶寶走路如果有“八字”腳, 實際上是寶寶的下肢出現旋轉畸形。

危害:影響大腦血液迴圈

中醫認為, 外八字走路有礙陽經, 使肝、脾、腎臟氣血緊張, 血流不暢, 影響大腦血液的供應, 造成大腦血液回流不暢。 內八字則影響膽、胃和膀胱的經絡, 而這些經絡均在脊柱的周圍, 脊柱周圍氣血不暢, 一樣影響大腦血液的迴圈。

表現:其實, 每個新生兒出生時脛骨是極度內旋的, 但是隨著發育成熟, 脛骨逐漸向外旋轉。 因此如果你發現寶寶走路出現“八字”, 不需要過分緊張, 因為絕大多數的此類畸形屬於正常變異, 是會逐漸消失的。 但是如果寶寶到了8歲左右還是老樣子,

Advertisiment
甚至更嚴重, 那就需要到醫院進行進體格檢查。

小建議:到醫院檢查。 通過體格檢查對旋轉畸形的狀況進行全面的評價是否有其他疾病(如痙攣性癱瘓、髖關節發育不良、股骨頭骨骺滑脫等), 8歲以後, 寶寶的“八字”腳引起功能障礙或明顯影響美觀, 那就需要考慮手術矯正了。 糾正寶寶不良的走路姿勢。 有的孩子“內八字”是因為羅圈腿, 家長可以讓他仰臥, 用手拉直雙腿儘量向中間靠攏。

3、“鴨子步”

如果你發現寶寶走路像鴨子那樣一擺一擺的, 兩條腿移動得很慢, 拖拉著往前走。 那就有可能是因為寶寶有扁平足。

危害:扁平足影響長高速度

扁平足的寶寶站立或者行走都會受到影響。 一般扁平足的寶寶都不能走很多的路,

Advertisiment
或者站立很久。 這樣從而導致了寶寶運動量的減少, 因此會影響著寶寶的長高哦!

表現:學齡前的孩子有平足現象也是很正常的, 那是因為他們腳底的肌肉還不夠。 小寶寶在日後的走路過程中, 足底自然會慢慢形成弧度。 所以這個“鴨子步”情況會隨著寶寶成長而逐漸消失。 但如果寶寶的“鴨子步”是因為他的肌張力低, 那就是一種神經性運動障礙, 應及時就醫檢查。

小建議:家長可以多讓寶寶多練習蹬三輪或騎兩輪小軲轆童車, 這樣可以使寶寶腳底弧度更快地形成。 一般95%的寶寶在5歲前, 腳底會自然出現弧度, 扁平足消失。 如果寶寶在6歲左右, 鴨子步依然沒有改善, 就應該到醫院檢查治療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