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識字多對幼升小孩子的的影響

從長遠利益考慮, 孩子幼升小適度地知道一些漢字, 並非壞事, 這對培養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 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或許更有好處。
中小學已經開學一個多周了, 不少小學一年級老師反映, 除了小學新生的生活習慣需要培養和糾正外, 最讓老師頭疼的是現在班上孩子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 有的學生已經認識了五六百字, 而有的學生卻還不認識拼音字母。
上學前就已經學會五六百個漢字
拼音, 本來是小學一年級課程的教學內容, 如今, 不少小學新生早在入學前就學會了。 “我們班有三分之二的新生已經學過拼音了。
Advertisiment
”葡萄山小學一年級一班班主任語文老師劉萱說, “班上的學生有的已認識五六百個字, 而有些學生識不了幾個字。 ”

識字多的好壞
這種情況在市區其他小學也很明顯。 在養正小學、工人子女小學、以及南山路小學等, 一些新生的知識水準已遠遠超過了一年級應該掌握的知識量。
一位元家長告訴記者, “我經常輔導孩子, 雖然他剛上一年級, 但我把一年級的內容全都教完了。 ”而更多的家長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上學前給孩子報過不少輔導班。
知識掌握不少但很多是錯誤的
“新生識字多是好是壞?”面對這樣的問題, 葡萄山小學的副校長楊友愛說, 新生識字多、會算術, 老師在教時會輕鬆些, 但同一個班級的新生,
Advertisiment
如果文化水準差距很大, 會給老師上課增添難度。
一年級二班班主任楊雪芹說, 一些學生聽到上課講的知識已經掌握了, 就不注意聽講了。 “更為痛苦的是, 有些孩子學了不少, 但學的內容不正確。 ”劉萱說, “有時候, 還不如零基礎的學生好教, 因為一些東西已經先入為主了, 不好糾正。 ”
良好學習習慣常常被家長忽視
採訪中, 小學低年級的老師們反映, 一年級新生最缺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許多家長在拼命教孩子識字運算, 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這反映了學前教育的誤區。
“其實家長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恐慌。 ”楊友愛說, “一年級學的知識就那些, 家長別擅自加難度。 ”比方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只學10以內的加減,
Advertisiment
而方法上更注重鍛煉小朋友的數學思考方式。 “比如7+8的運算, 孩子知道等於15,但卻不知道15是如何算出來的。 因為家長在教的時候往往是直接告訴結果, 孩子被動接受, 缺乏思維過程。 ”
小編總結:對於幼升小的學生來說除了小學新生的生活習慣需要培養和糾正外, 最頭疼的是現在的孩子“文化程度”參差不齊, 有的孩子已經認識了五六百字, 而有的學生卻還不認識拼音字母, 而識字多這個問題, 對孩子們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們都有不同的看法, 只要引導得當, 當然是會使孩子的技能得到提高了。
(兼職編輯:sue)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