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謹防5-7歲兒童的退縮行為

謹防5-7歲兒童的退縮行為

正常兒童, 突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 出現少動、發呆、退縮等行為表現, 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 但有些孩子則不然, 他們會出現明顯孤僻、膽小、退縮, 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等表現, 寧願一個人呆著也不願去陌生的環境。 這種現象稱為兒童退縮行為, 多發生在5-7歲的兒童身上。

有退縮行為的兒童, 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 也很難適應新的環境, 如果不注意糾正, 還可能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會交往、職業選擇及育兒方式

兒童退縮行為的原因

1、先天適應能力差

Advertisiment

這類兒童從小適應能力差, 對新環境感到特別拘謹, 不願意接觸人。 一定要他們面對新環境, 適應過程會艱難而緩慢。

2、後天撫養教育不當

有些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讓其獨自玩耍, 不願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或對孩子過於溺愛, 過多照顧與遷就, 也會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兒童退縮行為的表現

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從來不會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 還是能高高興興地談笑與玩耍, 並無任何精神異常的表現。
這類兒童年齡較小時, 父母除發現他們性格比較安靜、不大願意與小夥伴玩耍外, 常常不易發現其退縮行為;而入幼稚園或小學時, 退縮行為就會明顯暴露出來,

Advertisiment
表現為緊張、害怕、拒絕上學;不過逐漸熟悉環境以後, 孩子退縮行為的症狀又會逐漸減輕。
兒童退縮行為的防治

1、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讓孩子丟掉處處依賴別人的心理拐杖, 學會獨立行走。

2、讓孩子多參加社會活動, 鼓勵孩子與小夥伴交往。 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 應多帶他們外出, 逐步適應各種環境, 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

3、不要溺愛孩子, 以免造成孩子過分依賴;也不可強扭孩子的退縮行為, 避免使孩子恐懼不安, 更加害怕與人接觸。 父母的信心和良好的社交關係, 有利於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 塑造其開朗的性格。

4、對孩子在社交中表現出的合群現象給予及時的獎勵和強化。

Advertisiment
經過多次社交實踐和父母的正確心理誘導, 絕大多數有退縮行為的兒童, 都能變得性格開朗。

5、對於經過上述治療效果仍不理想的孩子, 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劑, 如百憂解、左洛複、賽樂特、麥普替林等;也可服用中樞興奮劑, 如利他林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