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講清後果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有的父母對孩子犯錯後, 喋喋不休地教育孩子, 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以後不犯這種錯誤。 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孩子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還開始跟父母爭吵起來。 事後父母會冷靜下來, 想想是不是教育的方法錯了。 顯而易見, 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 講清事情的後果, 是教育的基礎, 並與孩子進行討論, 讓孩子認識到原來我做的這件事情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 讓孩子有一個認識並瞭解錯誤的過程。 這才是教育的好方法。

與子女一起練習
使標準變成自己的行為準則需要練習。

Advertisiment
當你的孩子沒有照標準去做, 打了搶他玩具的孩子時, 你要跟他一起練習該怎麼做。 你必須等他平靜下來, 即使是第二天,  也能和他演練當時的情境。 假裝你是那個搶他玩具的孩子, 教你的孩子說“我玩完了再給你”, 或“該我玩了, 我還沒玩完”。 為了不使他在此時和你作對, 你可以 讓他有選擇。 他可以自己說, 或聽你說。 不管怎樣, 強調下一次你希望看到他用這些句子而不是打人。

有必要講清後果
此時你在想, 我已經教會子女他的感受和應該怎樣去做。 他知道他不能打人。 他必須請求讓他玩一會兒。 他知道他不能扔玩具卡車, 但是可以到外面去扔球。 如果 他仍不與你合作, 那麼讓我們談談後果。 後果不是說“因為你要那樣做,

Advertisiment
所以我要這樣做”, 後果也是強調你要教他的東西。 《用獎賞懲罰》一書作者阿爾菲·科恩 寫道:“如果你很生氣, 你可能會破口大駡, 而不是講清後果。 講清後果時要用平靜而非懲罰式的語調, 目的是教育或解決問題。 ”當你事先講清後果時, 你的子女 會心中有數, 並明白自己在做選擇。

當六歲的馬修不肯關掉電腦去上學時, 蘇運用了這個資訊。 “我知道讓他停下很難, ”她說, “所以我告訴他十分鐘以後要關機, 在五分鐘時我又告訴他並讓他找個合適的地方停下來。 在只剩一分鐘時, 我又提醒了一遍。 但當該關機時, 他尖叫並要打我。 我試著抱起他, 但是他抓緊椅背拒絕合作。

“最後我抱起他去了學校。 他一路大叫。 我知道那時我很生氣不能仔細思考,

Advertisiment
所以我等到他放學回家, 我們的緊張空氣緩解了, 我對他說:“今天當我叫你關機時你不聽, 這不行。 當我事先提醒你並給你時間關掉電腦時, 你不可以大叫, 或打人, 或抓住椅背不放。 下次再這樣, 你那天就不能再用電腦, 第二天也不行。 你明白了嗎?”此時, 馬修點了點頭。
蘇清楚地告訴兒子在家裡要遵照標準去做, 如果不這樣後果是什麼。 那後果是和電腦有關的, 因為用電腦是一種特權。 如果你不對自己負責, 你就會失去這個特權。 這樣強調了合作和負責任的重要性。
第二天馬修又想在電腦上玩遊戲。 “我讓他玩, ”蘇說, “但是開機以前, 我問他:‘當該關機時你會不會打人?’‘我不打人。 ’他回答。 ‘你會不會大叫?’‘不會。
Advertisiment
’他說。 ‘你會不會抓著椅背不放?’‘不會。 ’馬修搖頭。 ”
但是當該關機時, 他又開始大叫。 “馬修, ”蘇用她最肯定的聲調問:“你以後還用不用電腦了?”他看著她, 關上了電腦, 離開了椅子。
有效的後果幫助強調你想教會子女做的事。 如果一個孩子對別人粗魯, 他將失去那一天請朋友來玩的特權。 如果他在商店裡大叫, 他將失去再去商店的機會。 如果他不是用語言而是用手打人, 他將失去那個他不肯放手的玩具。

後果是事先計畫好、講清楚、並討論過的, 不是在最緊張的時刻突然提出的。 如果在一定場合你沒有設計後果, 你可以讓孩子停下, 處理眼前的情境, 過後對他說: “今天發生的事是不能接受的。 下次再發生那種行為, 這就是後果。

Advertisiment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幫助你設計後果。 你可以問他們:“如果有人生氣時打人, 你認為應該有什 麼樣的後果?”你們可以商量一個兩人都可以接受的建議。 最重要的是事先講好, 讓你的孩子知道他正在作出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