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調理月經不調的辯證施治方法

月經不調又稱“月經紊亂”, 指月經的週期、顏色、量、性狀等出現不正常的改變, 主要有下列病症:月經週期不正常、提前或錯後;月經時多時少, 甚至有時淋漓不盡, 經質稀稠, 經色不正常。 同時伴有小腹脹滿、腰酸痛、心煩易怒、頭暈、心悸、失眠等症狀。 雖然穴位按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療月經不調, 但也千萬不要貪多, 以免適得其反。

對症食療法

飲食宜忌

宜吃清淡、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胡蘿蔔、豆芽、番茄、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 經常喝些綠茶(經期勿飲茶)。

月經紊亂、宜多吃疏肝養肝之物,

Advertisiment
如山楂、佛手、小麥、豆芽、豬肝等;月經早來宜多吃青菜, 少吃辛辣香料, 少吃肉, 少吃蔥、洋蔥、青椒等;月經早來, 氣虛患者, 宜多吃清補之物, 如大米、小麥、綠豆、豆腐、銀耳、蓮子、桑葚、蜂蜜、龜、鱉、蚌、鴨、鵝等;月經遲來, 宜少吃冷食, 多吃肉。 經期第一、二天最好吃薑炒雞肝或豬肝, 多服用補血的食品。

寒凝氣滯血淤者, 月經後期量少, 宜食溫經、理氣、活血之物, 多食些能減緩心理壓力作用的菜肴, 如香蕉、番茄等;月經前煩躁不安、腰痛者, 宜大量攝食促進腸蠕動及代謝之物, 如青菜、豆腐等;月經來潮中, 為促進子宮收縮, 可攝食動物肝臟, 以維持體內熱量。

經期忌吃生冷和難以消化的食物, 如冰涼飲料、冰凍物(布丁、果凍等), 這些食物會導致經血運行不暢,

Advertisiment
經血過少, 甚至痛經、閉經。

忌吃油性食物及生冷食物、忌吃刺激性強的辛辣食物。 經期不能吸煙、喝酒。

食療妙方

核桃蓮子粥

原料:核桃仁60克、蓮子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核桃仁、蓮子、大米淘洗乾淨;將三味一同放在鍋內, 加適量清水, 中火煮成粥即可。

功用解析

本品補肝腎、健脾安神。

紅花通經益膚粥

原料:紅花3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糯米100克、紅糖30克。

做法:糯米洗淨, 用清水浸泡1小時;將紅花、當歸、丹參一起放入沙鍋中, 用水煎2次, 取藥汁備用;糯米置於沙鍋中, 加藥汁與適量清水, 大火煮沸轉小火煨粥, 粥成時加入紅糖拌勻即可。

功用解析

養血潤燥, 活血調經, 去淤生新。

烏雞歸芪湯

原料:烏雞1只, 黃芪15克, 當歸、茯苓各10克,

Advertisiment
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烏雞處理、洗淨;黃芪、當歸、茯苓放入雞腹內;再將雞放在沙鍋內, 加適量水, 大火煮沸, 小火煮至肉爛熟;去藥渣, 加鹽、味精調味, 吃肉喝湯。

功用解析

補益氣血。 黃芪性微溫, 味甘, 補中益氣, 體質虛弱、氣虛下陷崩漏帶下者宜食之;當歸補血活血;茯苓健脾利濕;烏雞味甘性平, 偏溫, 益五臟, 補虛損, 強筋骨, 活血脈, 為補虛之佳品。

益母草湯

原料:紅糖60克、益母草30克。

做法:取益母草加300毫升水, 煎煮20分鐘;取汁加紅糖即可。

功用解析

活血化淤、止血。 益母草, 有活血祛淤、利尿消腫之功效, 常用于婦女血脈阻滯之月經不調、經行不暢、小腹脹痛、產後惡露不盡等病症的治療, 為“婦科經產要藥”。

仙靈脾燉羊肉

原料:羊肉250克, 仙靈脾15克,

Advertisiment
仙茅、桂圓肉各10克, 鹽3克。

做法:將羊肉洗淨, 仙靈脾、仙茅、桂圓肉用紗布包裹, 與羊肉一同放入沙鍋, 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 小火燉煮3小時, 去藥包, 加鹽調味即可。

功用解析

仙靈脾、仙茅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桂圓肉溫補心脾。

西洋參燉烏雞

原料:西洋參、生薑片、蔥段各10克, 烏雞1只, 料酒、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將西洋參潤透, 切薄片;烏雞處理、洗淨;薑洗淨拍松, 蔥洗淨切段;將西洋參、烏雞、薑片、蔥段、料酒同放燉蠱內, 加適量清水, 置大火上燒沸, 再用小火燉至肉熟爛, 加入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可。

功用解析

西洋參味甘、性涼, 補氣生津。

益母草煮雞蛋

原料:雞蛋2個、益母草30克。 -做法:將雞蛋洗淨, 與益母草一起加水燉煮, 蛋熟後去殼再煮20分鐘即可。

Advertisiment

功用解析

本品適宜於淤血阻滯所致的月經過少、月經後延等。

對症按摩法

按摩要點

治療月經不調, 一般會從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著手。 中醫認為經水出於腎, 故調理月經的根本在於補腎。 通過調理使得腎氣充足, 精血旺盛, 則月經自然通調。 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 所以補脾胃可以使身體的血源充足。 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 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則在於調暢氣機、疏通氣血, 如果氣血調和, 則月經通調。 相應地, 按摩法治療月經不調常取的穴位有腎俞、大腸俞、脾俞、三焦俞、次謬、肝俞、氣海、歸來、足三裡、三陰☆禁☆交等穴位。

推薦穴位

按揉血海穴

位置:膝蓋骨內側上緣往上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取坐位, 雙手拇指分別放在兩側血海穴上,用力按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祛病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低血壓、氣血不足、貧血、頭暈眼花、皮膚粗糙、皮膚瘙癢、膝關節疼痛等。

按揉三陰☆禁☆交穴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後緣內踝尖直上4橫指,脛骨後緣處。

按摩方法:取坐位,小腿放於對側大腿上,用拇指按于三陰☆禁☆交穴,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祛病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壓等。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突起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雙手中指分別按于兩側腎俞穴上,用力按揉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關節突按揉穴位;或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擦至局部有熱感效佳。

祛病功效:治療月經不調、全身疲勞、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腫脹等。

雙手拇指分別放在兩側血海穴上,用力按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祛病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低血壓、氣血不足、貧血、頭暈眼花、皮膚粗糙、皮膚瘙癢、膝關節疼痛等。

按揉三陰☆禁☆交穴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後緣內踝尖直上4橫指,脛骨後緣處。

按摩方法:取坐位,小腿放於對側大腿上,用拇指按于三陰☆禁☆交穴,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祛病功效: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壓等。

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突起下旁開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雙手中指分別按于兩側腎俞穴上,用力按揉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關節突按揉穴位;或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擦至局部有熱感效佳。

祛病功效:治療月經不調、全身疲勞、腰酸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腫脹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