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說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新生入園時, 家長們除了對幼兒的哭鬧倍感頭痛之外, 還會對幼兒是否適應幼稚園的生活倍感擔憂, 孩子在幼稚園的飲食、睡眠、盥洗、大小便、穿脫衣服、衛生、安全等問題都將成為家長牽掛的焦點。 那麼, 除了擔憂之外, 作為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幼兒儘快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去做:

1、相信孩子, 為孩子留出一片空間。 家長時常會想著我能為孩子做什麼, 而忽略了孩子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在幫助孩子適應幼稚園生活之前, 家長必須想通這個問題。 我們要相信孩子,

Advertisiment
讚賞孩子跌跌撞撞學會自立的過程, 不要因為怕孩子吃飯太慢、太髒、太亂而放棄讓他自己吃飯, 不要因為怕孩子尿濕褲子而包辦整個入廁過程, 我們要給孩子留出試一試的空間, 這是關鍵的第一步。

2、明確幼稚園的培養目標, 家園統一要求。 孩子進入幼稚園這個集體之後, 教師要逐步培養幼兒一些生活自理能力, 如:能獨立進餐, 餐後會放餐具和椅子;知道口渴會自己喝水;養成午睡習慣;樂意洗手, 會用毛巾正確擦手、擦臉;會主動大小便;會脫穿衣褲和鞋子;會正確使用手帕, 自己擦汗擦鼻涕;知道不碰危險品等。 家長可以根據幼稚園的培養目標在家庭中有意識的進行養成教育, 父母與祖輩要在要求和方法上達成共識,

Advertisiment
逐漸説明幼兒提高自我服務的能力。

3、配合幼稚園的作息制度, 制定家庭作息時間。 幼兒進入幼稚園之後, 生活的作息相對比較有規律, 因此家長也要調整好家庭作息時間, 使一日生活得以科學、合理地安排。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 新入園的托、小班幼兒每晝夜要保證12小時的睡眠。 一般晚上不要超過九點入睡, 早上七點起床, 準時上幼稚園, 雙休日也要保證幼兒2——3小時的午睡時間。 固定幼兒的一日三餐, 少吃零食, 注重一天活動的動靜交替, 這也是食欲好的奧秘。

4、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需要。 幼兒剛入園時, 教師可能對幼兒的需求還不太瞭解, 這也是引起幼兒焦慮的原因之一。 家長在家要儘量鼓勵幼兒開口說出自己的需要,

Advertisiment
如:我要小便、幫我穿鞋子等, 以便讓幼兒及時得到教師的關注和適當的幫助。

5、創設有利於幼兒自理能力和習慣培養的家庭環境。 家庭要創設充滿趣味性和暗示性的多元教育環境, 幼兒能力的培養單靠語言的指導是不夠的, 家長要注意利用環境和材料來說話。 例如培養幼兒自己吃飯, 我們可以將幼兒安排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和位置, 使他不能接觸到玩具和書籍, 幼兒有自己的碗筷, 引導幼兒安靜地自己吃飯, 剛開始大人可在旁協助, 用另一隻勺子喂他, 形成習慣之後讓他自己吃, 並要求盤空碗淨才能離開。

幼兒入園後, 孩子就成為家長和教師共同的關注物件, 兩雙方必須在認識上得到統一, 相互信任、相互幫助,

Advertisiment
共同輔助幼兒度過這段適應期。

(組稿編輯:青浦教師進修學院 陳善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