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認識早期家教——開發兒童智力

傳統觀念裡, 小學是正式教育的開始。 新興的教育思想, 認為上小學之前, 也就是0-6歲之間的教育更加重要, 這也就是所謂早期教育。 在這個階段, 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一個孩子到4歲時, 其智力發展已經完成了一生的50%。 那麼早期教育到底教什麼?如何施教?

幼教專家解釋說:早期教育其實就是豐富幼兒體驗的過程, 雖然幼兒的發育還不完全, 但不代表幼兒就沒有對外的感知能力。 早教並不是教知識, 而是有意識地開發孩子潛能, 通過有目的遊戲、活動等, 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對孩子的行為與性格產生積極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大體說來, 有3個方面:
1、鍛煉孩子的感知覺
嬰幼兒感知覺器官的功能, 需有相當的刺激輸入和鍛煉, 才能得以發展。 因此, 應從新生兒開始, 利用聲音、語言玩具、實物等刺激其聽、視、觸、嗅覺等, 促使他們在看、聽、聞、摸、嘗的過程中, 獲得各種印象, 這是人對客觀世界認識的第一步, 對嬰幼兒智力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當寶寶會走路時, 應帶其外出遊玩, 讓孩子認識大自然和各種社會生活現象, 幫助他們獲得簡單的知識, 積累感情經驗, 發展知覺, 培養其敏銳的觀察力。

2、訓練語言和思維
寶寶的語言發展, 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從出生到1歲, 是語言前期;從1歲到1歲半, 是理解語言階段;從1歲半到3歲末,
Advertisiment
是表達語言階段。 科學研究證實, 嬰幼兒1歲半左右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 此時, 寶寶學說話最容易而且學得快, 故應及早與孩子說話, 不斷與寶寶進行語言交往, 可以誘導、啟發和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3、珍惜寶寶的求知欲
嬰幼兒時期, 寶寶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尤其是他們剛學會走路和說話的時候, 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旺盛, 父母應珍惜寶寶的這種求知欲望, 一定要耐心而熱情地傾聽, 認真簡要而正確地回答寶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從而滿足他們的要求, 開闊他們的眼界, 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經驗。 此時, 決不能嫌麻煩而對孩子冷淡, 甚至斥責或單純應付性地解答, 否則將對寶寶心理及智力發展產生不良後果。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要根據寶寶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 循序漸進, 並且考慮到嬰幼兒和個體差異, 因人施教, 不能千篇一律。 在具體實施早期教育時, 可採取啟蒙式或遊戲式的方法讓孩子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發展智力, 切不可命令、包辦和灌輸。
(實習編輯:劉小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