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詳解新媽產後月經問題

許多新媽咪都對產後月經問題存在各種困惑。 這些問題如果不正確瞭解, 不很好加以解決, 無疑會增加新媽咪的心理負擔, 給自己甚至寶貝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Advertisiment

詳解新媽產後月經問題

一、產後月經特點

1、月經時間不規律

新媽咪產後來經時間不規律, 主要是由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器質病變或藥物等引起。 內分泌功能失調如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糖尿病等;器質病變包括生☆禁☆殖☆禁☆器官局部的炎症、腫瘤及發育異常、營養不良等;藥物因素如使用內分泌製劑等。 這些原因都可能使產後來經時間不規律。 因此, 新媽咪平時應該注意適當補鈣, 多休息, 加強營養, 適當運動, 這樣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2、月經量多少各異

新媽產後月經會出現過少或過多的問題。 如果產後月經週期正常, 可是經量卻很少, 甚至來一點點就完了, 那就是“月經過少”的症狀。

Advertisiment
主要原因是身體血虛或者外傷性出血造成的, 如產後大出血可造成身體血虛, 以致月經過少;先天腎氣腎精不足, 生產過多等損傷腎臟, 以致腎氣不足, 最後導致月經過少;有時內分泌正常, 而子宮發育不良, 子宮內膜對卵巢激素的刺激反應減少, 或子宮內膜部分粘連, 也能發生月經過少。 出現“月經過少”, 一般以預防為主要的手段:應儘量避免做能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的手術;應將避孕藥與其他避孕措施交替使用, 以避免長期使用避孕藥而造成對垂體功能過度抑制。

產後新媽咪如果月經規律, 但每次月經的出血量很大, 則說明“月經過多”。 這主要是由器質性疾病, 如子宮肌瘤所致, 但最常見病因還是排卯型功血。

Advertisiment
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月經過多, 包括手術治療, 如子宮切除和內膜剝除。 另外也有大量藥物可以治療月經過多, 如口服藥物或宮內節育器釋放藥物, 產後通常採用藥物治療。

二、月經與哺乳

1、哺乳次數與月經複潮時間有著密切關係

一般來說, 每天哺乳的次數越多、吸奶的時間越長, 月經複潮時間越晚:由於寶貝開始添加輔食後, 母乳餵養的次數和吸奶時間會發生改變, 因此寶貝添加輔食的時間越早, 母乳餵養的次數及吸奶時間就會相應減少, 月經複潮時間也會相應提前。

2、月經時需要停止哺乳嗎

當月經來潮時, 哺乳媽咪的乳量一般會有所減少, 乳汁中所含蛋白質及脂肪的品質也稍有變化, 蛋白質的含量偏高些,

Advertisiment
脂肪的含量偏低些。 這種乳汁有時會引起寶貝消化不良, 但這是暫時的現象, 待經期過後, 就會恢復正常。 因此無論是處在經期或經期後, 媽眯都無須停止喂哺。

月經來潮後, 乳汁品質並不會變差, 但有時會比較濃縮, 部分新媽乳汁的分泌會有所減少。 出現這些情況, 適當增加寶貝每天的吸奶時間和次數即可達到促進乳汁分泌的效果。 新媽咪在月經期應多喝點湯水, 這樣乳汁就不會太過濃稠;同時多吃些魚類、牛奶、禽肉等也能夠幫助母乳分泌。

三、產後月經的2大常見問題

1、痛經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 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

Advertisiment
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 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或血塊。 繼發性痛經的原因, 多數是疾病造成白勺, 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 新媽咪出現痛經後應及時就診治療, 以免發生其他問題。

2、閉經

產後閉經的情況主要見於長期哺乳和產後大出血、感染所致的席漢氏綜合征。 另外, 體內泌乳素過高也會抑制排卯而形成無月經。 分娩前, 孕婦體內的泌乳素濃度雖然高, 但是由於受到雌激素的影響, 泌乳素的作用無法表現出來。 在胎盤娩出之後, 泌乳素的作用因體內雌激素濃度驟減而加強。 一般而言, 泌乳素在生產兩周後才會回復到孕前狀態。 但是在哺乳新媽體內,泌乳素不但維持在高於孕前狀態,還因受到寶貝吸吮的反應而增加。

溫馨提示:新媽如果產後月經量多、持續時間長達半個月之久,幾乎導致貧血的話,建議考慮上醫院治療,及早治療,及早痊癒,也能更好地照顧寶寶!

但是在哺乳新媽體內,泌乳素不但維持在高於孕前狀態,還因受到寶貝吸吮的反應而增加。

溫馨提示:新媽如果產後月經量多、持續時間長達半個月之久,幾乎導致貧血的話,建議考慮上醫院治療,及早治療,及早痊癒,也能更好地照顧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