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愛的媽媽,請擺脫低頭症

現代社會, 流行一種比感冒還普遍的病, 叫低頭症。 沒錯, 很多“中招”了, 得了這種令人討厭的病。 當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也被“感染”的時候, 情況會更加糟糕。 最近, 關於“別再低頭”的話題也越來越多了起來, 呼籲人們不要總是低頭沉溺在虛擬世界裡, 抬起頭來, 讓自己更多地活在真實的生活裡!

正常地使用網路處理生活中的事情, 我們能夠同時做好與孩子的互動。 但高科技似乎有著天然的隔絕性, 我們經常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病例”中是不是也有你的影子?

幾個小時沒“低頭”就煩躁

下午帶著兒子去上親子課時忘記帶正在充電的手機,

Advertisiment
2個小時的課上和來回的路上, 我都魂不守舍。 一到家, 便急急忙忙地奔向手機, 想去查看有沒有誰發來信息。 但是兒子卻讓我再陪他接著玩電動火車。 為了有充足的時間看資訊, 我拿出了哄孩子的必勝法寶——打開電視。 孩子在我身邊一邊看電視一邊自己玩玩具。 但是我感覺沒過多久, 他就開始不耐煩了, 在沙發上蹦來跳去。 我並沒有放下手機, 而是一邊扶著他, 一邊繼續翻看朋友圈。 但兒子似乎還不滿足, 他想爬到我的身上玩, 卻不小心後仰了下去, 然後大哭了起來。 我放下手機哄他, 無意間看了一下表, 發現居然過了2個鐘頭了!天哪, 沒有手機的2個小時, 一分一秒都是煎熬;而低頭看手機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時間過去多久都不知道。 我想我該治療一下自己的低頭症了。

手機成了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

以前我最討厭朋友一邊跟我吃飯, 一邊還在低頭看手機。 但自從休產假之後, 我就發現我也變成了每天都忍不住去查看微信、微博的人, 甚至一條也不想落下, 都有點強迫症的感覺了。 每次照顧完女兒, 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 恨不得一邊餵奶一邊看手機, 覺得這樣時間好打發一些。 我好像對女兒的哭聲都變得反應遲緩了, 有一次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是女兒在哭。

其實放下手機之後, 我很少能記起來朋友圈裡到底都發生了什麼, 但還是忍不住過一會兒就去看, 這真是個怪圈。

Advertisiment
老公說我很久沒有因為他風趣的玩笑而露出笑容了, 卻總是對著手機樂不可支。 他的讓我出了一身冷汗, 我知道自己陷入了低頭症的一種典型狀況:因為熱衷於低頭看手機, 冷落了身邊的人。

清楚地告訴你低頭症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父母總是低頭玩手機對孩子不好, 但哪裡不好, 一直不是很確定。 這次, 我們請教了不少專家, 為你梳理出低頭症父母的孩子, 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遮罩了安全感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裡, 他的成長非常微妙, 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照顧者的肢體語言, 包括細微的表情, 慣用的手勢, 甚至是語音語調的變化。 聰明的他將這些瑣碎的、稍縱即逝的資訊收集、歸納起來, 形成自己的感知,

Advertisiment
其中就包括安全感和默契感。 照顧者和孩子的相互協調, 彼此建立起來的情緒上和親密關係上的連接, 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 如果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總是在看手機, 和孩子的交流會變得沒有規律和麻木, 寶寶很難找到情感的規律, 也很難建立起安全感以及情感連接。

語言發展可能受阻

孩子的語言發展涉及照顧者怎樣與他正確地進行對話, 以及對於他的不同形式的問題如何做出相應的回應。 真正關注孩子的父母, 會非常敏感地捕捉到孩子相同一句問話中的不同需求, 做出準確、有意識的回應。 在孩子還不會講話的時候, 那些熱衷於與孩子互動的父母, 就經常會和孩子說話, 不厭其煩地對一些事情做出解釋,

Advertisiment
很快, 他們就會擁有一個口齒伶俐的孩子。 這其實就是因為兒童語言的發展, 是從他聽到的詞彙量、對事物的理解以及發音等多個角度開始的。 想想看, 當孩子舉著他剛剛畫好的畫來到你身邊炫耀的時候, 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心不在焉地講一句“你太棒了”, 和那些能夠馬上就投入地和孩子就他的塗鴉展開精彩對話的父母, 誰對孩子語言發展起到的作用更大呢?

有可能脾氣暴躁

如果你總是因為低頭症在敷衍孩子, 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淘氣或脾氣暴躁。 因為如果他想再度吸引你注意他, 只能通過比較極端的手段。 孩子非常聰明, 如果他覺得自己的乖巧沒能得到重視, 或者用正常的方式很難與你溝通, 就會用壞脾氣和破壞性動作來“回報”你的漠不關心。他很可能是在尋找你的底線,看看他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吸引你的注意。

有位意外擺脫低頭症的媽媽和我們分享過她的經歷:“有一次我弄丟了手機,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很快補辦號碼,我只好當了半個月的‘無機族’。結果卻意外地發現,我3歲的女兒行為舉止變了很多。後來我意識到,正是因為丟了手機,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女兒身上,和她說的話多,越來越能準確地意識到她的需求而滿足她,所以她不需要再通過過激的行為引起我的注意了。後來,我治癒了低頭症,只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查看手機。”

“其實,心理學家強調,時刻把注意力放在網路上並不能緩解我們的壓力,還有可能會出現記憶力問題。因為我們的大腦需要時間去儲存資訊,如果總是在持續不斷地獲取資訊的話,大腦並沒有時間去處理它們。既然低頭症危害不少,還是儘快擺脫它吧!”

快來一起擺脫低頭症吧!

即便你確實需要與外界保持聯繫,也不是沒有辦法擺脫低頭症的。集中時間處理工作沒有必要一整天一會兒收發郵件,一會兒又去刷朋友圈,你可以每天早晚各花30分鐘的時間集中處理一下你的社交網。事實上,這麼做你可以同樣感到滿足。你在你的社交網上依然有存在感。讓陪伴更有規律制定一個適合自己家庭的日程表。孩子喜歡穩定的、有規律的安排,這讓他覺得安心。

比如你每天下班回家後的2個小時內絕對不看手機,而是陪著他,全家人在一起說說笑笑,或者一起出去散步。對於孩子來說,有規律也是高品質陪伴中的一個重要維度。適度用手機解壓低頭症容易“感染”爸爸、媽媽,大概也是因為它讓我們覺得這是成人世界的一種聯繫。我們得承認,我們非常愛孩子,但生活裡都是孩子也讓人感覺乏味,因此我們需要社交網,只是不能時時刻刻把手機捧在手裡,可以每天在孩子睡了後痛快地玩上一個小時。

減緩自己的“必須”想要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其實不是時時刻刻都繃緊神經。幾個小時沒看手機,這個世界也不會因此改變什麼。因此,沒有“必須”要處理的事,都可以等一等再說。尤其是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通常不是下班之後就是週末,真的沒有什麼資訊是馬上要回復的,沒有什麼新聞是必須知道的。做出好的榜樣低頭症父母很有可能有一個喜歡哭嚷著搶奪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孩子,因為他以為這個玩意兒非常重要,想要據為己有。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為熱愛閱讀的人,那麼自己就先手不釋卷吧,孩子會認為書是最重要的;如果希望孩子的興趣愛好廣泛,那就自己先玩起手工、鼓搗園藝、練字畫畫,孩子當然也會模仿你,認為那才是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就會用壞脾氣和破壞性動作來“回報”你的漠不關心。他很可能是在尋找你的底線,看看他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吸引你的注意。

有位意外擺脫低頭症的媽媽和我們分享過她的經歷:“有一次我弄丟了手機,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很快補辦號碼,我只好當了半個月的‘無機族’。結果卻意外地發現,我3歲的女兒行為舉止變了很多。後來我意識到,正是因為丟了手機,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女兒身上,和她說的話多,越來越能準確地意識到她的需求而滿足她,所以她不需要再通過過激的行為引起我的注意了。後來,我治癒了低頭症,只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查看手機。”

“其實,心理學家強調,時刻把注意力放在網路上並不能緩解我們的壓力,還有可能會出現記憶力問題。因為我們的大腦需要時間去儲存資訊,如果總是在持續不斷地獲取資訊的話,大腦並沒有時間去處理它們。既然低頭症危害不少,還是儘快擺脫它吧!”

快來一起擺脫低頭症吧!

即便你確實需要與外界保持聯繫,也不是沒有辦法擺脫低頭症的。集中時間處理工作沒有必要一整天一會兒收發郵件,一會兒又去刷朋友圈,你可以每天早晚各花30分鐘的時間集中處理一下你的社交網。事實上,這麼做你可以同樣感到滿足。你在你的社交網上依然有存在感。讓陪伴更有規律制定一個適合自己家庭的日程表。孩子喜歡穩定的、有規律的安排,這讓他覺得安心。

比如你每天下班回家後的2個小時內絕對不看手機,而是陪著他,全家人在一起說說笑笑,或者一起出去散步。對於孩子來說,有規律也是高品質陪伴中的一個重要維度。適度用手機解壓低頭症容易“感染”爸爸、媽媽,大概也是因為它讓我們覺得這是成人世界的一種聯繫。我們得承認,我們非常愛孩子,但生活裡都是孩子也讓人感覺乏味,因此我們需要社交網,只是不能時時刻刻把手機捧在手裡,可以每天在孩子睡了後痛快地玩上一個小時。

減緩自己的“必須”想要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其實不是時時刻刻都繃緊神經。幾個小時沒看手機,這個世界也不會因此改變什麼。因此,沒有“必須”要處理的事,都可以等一等再說。尤其是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通常不是下班之後就是週末,真的沒有什麼資訊是馬上要回復的,沒有什麼新聞是必須知道的。做出好的榜樣低頭症父母很有可能有一個喜歡哭嚷著搶奪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孩子,因為他以為這個玩意兒非常重要,想要據為己有。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為熱愛閱讀的人,那麼自己就先手不釋卷吧,孩子會認為書是最重要的;如果希望孩子的興趣愛好廣泛,那就自己先玩起手工、鼓搗園藝、練字畫畫,孩子當然也會模仿你,認為那才是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