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溝通的該與不該

“今天的功課做完沒?你應該開始寫了吧?”“你這種成績將來怎麼能找到工作哦!”“你怎麼懶成這樣?”“你怎麼可以這樣和我講話?”

這些話是不是不可思議的熟悉?當時, 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回答些什麼?但一如以往, 孩子冷著一張臉, 仿佛沒有聽到一個字。

父母總是在講自己認為重要的事, 其實孩子的“鼻子”很靈的, 他一看到你的表情就已經知道你要講什麼, 但他們一點都不想聽, 就用“放空”敷衍, 把你的話當空氣, 而且常常好意種出惡果。

例如你只是擔心女兒今天怎麼比較晚回家, 女兒回家已經很累便回嘴:“你很煩,

Advertisiment
又沒有怎樣。 ”兩人說話開始愈來愈大聲, 最後媽媽脫口說出:“這是我的房子, 你必須遵守我的規定, 不然你出去!”在氣頭上的女兒把書包一摔說:“好呀, 出去就出去。 ”便離家了。 那句氣話絕對不是母親想要看到的結果。

很多父母犯的錯誤是。 以為青少年能像成年人一樣溝通得又快又清楚, 事實上青少年需要一點時間消化自己的情緒。 才能講清楚、說明白。

如何當一個好的傾聽者?有以下有用的建議, 你“今晚”就可以試試看。

父母該做或該瞭解的12件事:

1、青少年在晚上比較愛講話, 是因為他們的生理時鐘比成年人延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