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科學安排好寶寶飲食

嬰幼兒時期(0~3歲), 是人的一生中體重增加最快的時期, 這一時期孩子的營養攝取特別重要。 因此, 家長必須安排好嬰幼兒的飲食, 保證豐富均衡的營養。

1.關注孩子體重的變化, 採取相應的措施

3歲以下的幼兒應每月量一次體重, 連續兩個月體重不增加屬於異常現象。 家長可以將孩子每月體重標在“年齡(月)一體重(千克)”發育圖上, 每個月的體重連結起來, 就構成一條體重曲線, 觀察曲線, 就可以判斷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曲線平直, 說明孩子的體重沒有增加, 可能有問題。 若曲線向下傾斜, 則說明孩子的身體肯定有問題,

Advertisiment
患有某種疾病, 應馬上就醫。 只有曲線向上延伸才是正常的。 家長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和醫生一起分析孩子的問題。

(1)患有疾病:①經常生病;②生病不多, 但生病時不進食;③有腸道寄生蟲, 如絛蟲等, 使幼兒的營養不能被人體吸收。

(2)飲食餵養不當, ①每天進食次數不夠;②每天的飲食成分中熱量供給不足;③維生素供給量不足。

(3)衛生條件差:①室內環境不好;②食物、飲水不乾淨;③糞便隨意處置。

(4)其它原因:①幼兒過早離開母親, 由保姆照料;②孩子過於孤單, 缺乏感情交流, 心理饑餓, 使幼兒不思飲食。

家長要從以上幾個方面找出原因, 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解決。

2.4~6個月嬰兒的飲食

4~6個月嬰兒的飲食應以母乳為主。 母乳不僅能提供嬰兒生長發育所需全部營養物質,

Advertisiment
還含有其它食物所不具備的免疫物質, 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各種疾病的侵入。 用母乳餵養的嬰幼兒, 還能增加嬰幼兒與母親之間的感情, 而這種母子之間的感情又是一個人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有助於孩子個性的形成與智力的發展。

因此, 這一階段的嬰幼兒, 在補充輔助食物之後, 也要繼續以母乳為主餵養。 在嬰幼兒身體較弱的情況下, 甚至可過渡到1歲, 只是母乳哺乳次數和量要逐漸減少。

3.6個月~1歲幼兒的飲食

這一年齡段幼兒的飲食, 基本上要以輔助食物為主。 家長可以給孩子多選用稀飯、爛麵條、蛋黃、水果泥、菜泥、肉末、肉鬆等, 添加時應注意每次只先加入一種, 品種和數量都要循序漸進,

Advertisiment
由少到多, 最後加較難消化的肉末。 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發芽穀物磨成粉熬粥, 以促進嬰幼兒的消化吸收。

家長要儘量讓孩子吃輔助食物, 但如果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可暫停增加輔助食物。 天氣炎熱的夏季, 不宜增加新的輔助食物。

4.2~3歲幼兒的飲食

(1)2~3歲幼兒每天最好進食5次。 幼兒胃的容量比成年人要小得多, 每餐進食量少, 但相對來說, 其能量需求又比成年人高很多, 所以, 應增加進餐的次數。 為了滿足幼兒能量的需要, 應保證每天進食5次左右。 但在現代社會中, 家長的工作一般都較忙, 每天做5頓飯有困難, 做得太多, 又會變質。 最為可行的辦法是:每天安排3次正餐, 另2次安排為小吃, 具體時間可安排在上午9:30~1.0:00,

Advertisiment
下午3:30~4:00。 這兩次小吃可選用稀飯、麵條, 如果實在沒有時間, 可以用餅乾、麵包來代替。

(2)2~3歲的幼兒應多吃蔬菜。 據統計, 人類70%的疾病都發生在酸性體質的人身上。 只有當體液呈弱鹼性時, 身體的免疫力才最強, 才不易患病。 凡是不愛吃蔬菜、偏愛肉食的幼兒, 身體都不會正常發育。 因此, 家長要引導孩子多吃蔬菜。 此外, 蔬菜中的維生素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 維生素A是構成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的重要成分, 缺乏時會引起夜盲症;維生素C與機體的代謝有關, 還可以增加人的免疫力, 缺乏維生素C的幼兒容易患感冒等疾病;B族維生素缺乏, 會使人的眼角乾燥, 皮膚粗糙, 發育受到影響。 因此, 幼兒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 如胡蘿蔔、豆芽、芹菜、菠菜、油菜、番茄、茄子等。

Advertisiment

(3)要多補充鈣、鋅和鐵。 在2~3歲這一時期內, 20個乳牙基本出齊, 身體其它方面的增長也十分迅速, 因此, 要多給幼兒補充鈣、鋅和鐵, 每日應供應鈣600毫克, 鐵10毫克, 鋅10毫克。 在飲食中, 要給孩子多加些牛奶、豆腐、魚蝦、羊肝、豬肝以及各種綠葉蔬菜等。

此外, 幼兒生病之後, 要額外給孩子加餐, 以補充生病期間損失的體重, 以保證身體能儘快地恢復。 幼兒生病後, 體能消耗過多, 而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則大大減少。 因此, 家長要給孩子準備營養豐富、味道可口、易於消化的食物, 並注意少量多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