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補體的檢測

補體的檢測包括總補體 (CH50)、補體C3(正常值為0.85 ~ 2.00g/L)、C4(0.12-0.40g/L)、B因數、補體組分裂解產物(C 3c、C3d、C 3a 、 C 4a 、 C 5a 、 Ba 和 C5b-C9 複合物等補體裂解片段)、C1 抑制物(診斷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等。 補體系統異常包括先天異常和後天異常, 前者見於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補體各個單一組分缺陷病等。 後者分補體含量增多和降低, 增高見於部分感染性疾病早期, 降低可因①免疫機制啟動而消耗了補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期、急性腎小球腎炎早期、系統性紅斑狼瘡伴腎病者、高球蛋白血症等;②補體合成減少, 如某些慢性肝病、小兒進行性腎小球腎炎等。

補體C3

Advertisiment

正 常 值

1.12 ±0.55mg/L(1.01-1.86)

臨床意義

C3是補體系統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個組分, 它是補體兩條主要啟動途徑的中心環節, 有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因此對C3的研究日趨重視。

降低:主要見於免疫複合物引起的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反復性☆禁☆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關節疼痛等。

增高:見於各種傳染病及組織損傷和急性炎症, 肝癌等。

補體C4

正 常 值

0.553±0.109mg/L(0.16-0.47)

臨床意義

C4是補體經典啟動途徑的一個重要組分, 它的測定有助於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斷, 治療和病因探討。

降低:見於免疫複合物引起的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毒性☆禁☆感染、狼瘡性症侯群、肝硬化、肝炎等。

增高:見於各種傳染病、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多發性骨髓瘤等。

C4含量升高常見於風濕熱的急性期、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皮肌炎、心肌梗塞、Reiter綜合征和各種類型的多關節炎等;降低則常見於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SLE、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IgA腎病、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

Advertisiment
在SLE, C4的降低常早於其他補體成分, 且緩解時較其他成分回升遲。 狼瘡性腎炎較非狼瘡性腎炎C4值顯著低下。
血清總補體溶血活性(CH50)測定

正 常 值

50~100kU/L(CH50)

臨床意義

補體是存在于正常人新鮮血清中的一組不耐熱、具有酶活性的、比較複雜的血清蛋白。 補體是一個多種血清蛋白組成的複雜系統。 它除了具有溶血作用和一定的殺菌作用外, 還可以促進炎症反應, 參與一些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過程。 補體並不隨機體的免疫反應增加而升高,

Advertisiment
只有在疾病情況下才出現波動。

要機體發生炎症時, 補體值可以增高, 但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患和變態反應性疾患, 補體值往往下降。 因此, 臨床上動態觀察補體值的變化, 以這一類疾病的診斷、病因研究及預後判斷有重要意義。

血清補體值增高:可見於許多炎症疾患以及阻塞性黃疸、糖尿病、急性風濕熱、皮肌炎、甲狀腺炎、結節性結腸炎、菌血症、急性心肌梗塞、各種傳染病、肺炎、腫瘤等。

補體減低:見於免疫複合物引起的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休克、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痢疾的反復發作、橋本氏甲狀腺炎等。
(注:正常值各個實驗室均不同, 請參照檢驗醫院提供的正常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