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興趣班你的教育走入誤區了嗎

四五歲的孩子, 大多數家長都會給報這個那個的興趣班, 來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養。 確實,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學些東西有好處, 但望子成龍的心態有時又讓父母不免走入另一個誤區。 靜下心來想想, 你已經或正在走入哪個誤區——

誤區之一:只重結果, 忽視過程

學琴的家長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家長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家長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果, 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Advertisiment
其實教孩子, 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 在學習的過程中, 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 培養多方面能力。 比如學習彈琴, 手眼耳的協調非常重要, 耐性、毅力、戰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 而經過自身努力戰勝困難後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 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 家長可能看不到, 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 在學習過程中, 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 比如跳舞, 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 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麼正經的也沒學, 但實際上, 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 基本功如果不扎實, 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Advertisiment

誤區之二:週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 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家長不在乎花錢多少, 在週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 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 家長也跟著一起忙。 本來上一星期幼稚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 而週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 與父母在一起, 是使他們心理發展正常的基礎, 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 你會發現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脾氣等等。 今後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生隔閡, 難以溝通。 再者,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 今後他可能對什麼都知道一點兒, 但對哪個都不精。 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 學會了再學其他專案。

Advertisiment
孩子如果在哪個專案上特別有潛力, 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

誤區之三: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長小時候條件不好, 沒有條件實現理想, 而有了孩子後, 就把理想寄託在了孩子身上。 比如一位家長, 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 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 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 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願望, 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 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因此, 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 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對於感興趣的事, 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

Advertisiment
而父母自己的理想, 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誤區之四:認為坐在教室裡才是真正的學習, 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家長忽視自己的能力, 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 讓孩子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 才是真正的學習, 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其實, 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利用水、陽光就能做些科學小試驗, 比如用鏡子聚太陽光, 點燃一根火柴;在水中放上鐵和塑膠, 觀察水的浮力;這些一樣是學習。 帶孩子走進大自然, 讓他觀察天氣的變化、溪流的走向、認識各種動物、植物, 這又是一堂多麼生動有趣的自然課呀!

重視孩子的教育, 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 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

Advertisiment
既然是興趣班, 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 只要孩子有興趣, 就能自主學習, 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