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人分享,其樂融融

1、瑪麗-貝斯-瑞道爾:嘗試交換的方法

我們發現進行玩具“交易”是鼓勵孩子們與人分享的好方法, 特別是這樣規定:孩子們必須向另一個孩子(而不是另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借他們想要的玩具。 我們家的一個2歲和一個4歲的孩子就常常和附近的孩子們這樣做。

這樣的話玩具的小主人就會有一種控制意識, 而且他們知道他們的決定是算數的。 借玩具的孩子也知道為了能借到東西, 他們必須拿出什麼東西作為交換。 到了要把玩具交換回來的時候, 孩子們(而不是家長們)會負責保證每個人的東西都歸還回去。

Advertisiment

2、維吉-特萊浦:“ABC時間”的方法

為了教會我那2個孩子學會輪流玩一樣東西, 我想出了“ABC時間”的方法。 每個孩子可以蕩秋千或者玩玩具的時間是整支ABC歌曲的時間。 孩子們知道歌曲結束的時候, 就輪到另一個孩子了。 大孩子會高興地大聲唱著ABC的歌曲, 而小傢伙則一起哼唱, 而且歌曲結束的時候, 兩個孩子會高高興興地讓出自己玩的東西。

3、凱瑞-尼曼:奶牛計時器

我有兩個孩子, 一般情況下他們都能夠好好的在一起玩。 如果孩子要玩同一樣東西, 我就會告訴他們去拿“奶牛”——一個奶牛形狀的計時器, 它的功能是一到時間就會“哞哞”地叫。 兩個孩子都知道如果還沒有輪到她, 自己就要玩別的, 直到奶牛“哞哞”叫了才輪到他了。

Advertisiment
我們發現用這個奶牛計時器讓孩子輪流玩通常非常有效。

4、詹尼弗-達斯特:好好商量

2歲半的兒子現在正是到了那種什麼都是“我的”的階段。 為了鼓勵兒子和別人分享, 我們問他是不是能把他的玩具或者小毯子借給還是嬰兒的小妹妹一會兒。 我們向他指出小妹妹有多喜歡他, 而且我們會告訴他小妹妹只借一會兒。 我們從不強迫兒子放棄他自己的東西, 但是如果這樣好好地和孩子商量, 我們也從不需要強迫兒子這麼做:兒子自己決定分享他自己的東西。 值得期待的是, 兒子也能有這種慷慨大方的意識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5、詹尼弗-弗:分享的方法

女兒快1歲半了, 在她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候, 我會注意觀察女兒,

Advertisiment
如果她對別的孩子做了什麼不公平的事我就會進行干涉。 比如, 如果她從其他剛學步的孩子那裡搶玩具, 我就會對這種情況注意, 把玩具還給那個孩子, 而且我會向女兒解釋玩具被別人搶走的孩子會非常傷心。

另外, 我知道讓孩子看到媽媽把玩具給另一個孩子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我試著找點什麼讓孩子興奮的東西來代替還回去的玩具。 對剛學步的孩子來說, 和別人分享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有爸爸媽媽的一點幫助, 孩子還是可以學會與人分享的。

6、瑞尼-卡德納:堅持不懈

2歲的孩子如何和別人分享東西?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孩子這麼做, 而且要堅持不懈。 無論什麼時候孩子說“我的書,

Advertisiment
”我都會這樣回答, “是的, 但是你願意和我分享嗎?”

我還學會讓兒子玩他8個月大的小弟弟的玩具——但是我會首先告訴他, “這是查理的, 但是他願意和你分享。 ”這種方式讓兒子明白了分享是雙方的事情。

介紹一些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的書籍, 父母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下面的書籍, 對教育孩子學會與別人分享很有幫助。

▲《本尼的幾分錢》, 作者派特-布瑞森。

簡介:一個小男孩兒用他的5美分的每一分錢給每個他所愛的人買了一個禮物。

▲《蛤蟆是我的》, 作者巴巴拉-舒克-黑曾。

簡介:當兩個最好的朋友都想要同一個蛤蟆的時候, 他們發現和別人分享東西原來這麼困難。

▲《和別人分享我的老師太難了》, 作者瓊-星葛頓。

簡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喬希的孩子發現他的同學們要和他分享老師的注意時變得不耐煩了。

Advertisiment

▲《是我的!》作者利奧-萊尼。

簡介:在池塘裡, 三隻小青蛙為了什麼都要爭吵, 直到在一次洪水中他們不得不一起站在一隻大蟾蜍的後背上。

▲《一人一個》, 作者瑪麗-安-赫伯曼。

簡介:奧裡弗-陶利夫住在一個房子裡, 在房子裡任何東西都是一人一個。 但是奧裡弗很快懂得不要每人一個, 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比自己一個人擁有一樣東西更有樂趣。

《0-8歲最佳育兒建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