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驗分享:遭遇手足口

本來打算寫個總結結束入園系列, 沒想到這週一開始路易染上了傳說中的手足口病, 得隔離兩周不能上幼稚園。 生活真是精彩,

Advertisiment
這個系列也不得不“長篇大論”下去了, 還請大家耐心看。

病情是這樣的。

第一天(20150706), 早上路易還好好地去了幼稚園, 上午就發燒38.5度被要求接回家, 白天精神還可以, 吃飯也不錯, 可到晚上就高溫40度退燒藥退不下來, 趕緊送醫院。 醫生說口腔裡有皰疹(很明顯看到舌頭上有兩個, 嘴唇上還有一個), 是皰疹性咽峽炎, 懷疑手足口病, 讓觀察手腳等部位是否會繼續出疹子。

第二天上午觀察到他腳上開始出疹子, 很淡很淡也不突出, 心理暗暗覺得不妙。 到下午疹子越來越多, 晚上已經全身都是慘不忍睹, 手背腳背最嚴重, 確診手足口病, 醫院做了登記, 晚上又高燒39.6度, 只能用溫水擦身物理降溫(不能用酒精哦)。

第三天開始好轉, 退燒了,

Advertisiment
第四天疹子開始在慢慢消退, 所幸沒有轉為重症。

總的來說, 輕症的手足口病也沒那麼可怕, 疹子不太癢也不痛, 高燒不退的時候孩子精神不太好, 降到38度多精神都一直不錯, 沒受多少罪。

聽說路易得了手足口病, 很多人來問我手足口病到底是什麼呀?

在這個醫患關係緊張的時代, 碰上什麼病自己都得逼成半個磚家, 順便介紹下我的學習工具。 以前遇到什麼疾病我主要是查《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寶寶的生病護理主要看《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中的相關章節, 現在還可以在丁香醫生微信訂閱號裡輸入關鍵字搜索, 從病人的角度對各種疑惑進行解答, 連如何判斷痊癒以及何時能上學都有, 非常好用。

“現學現賣”一下,

Advertisiment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同一類病毒(表兄弟), 都會引起高燒, 只有口腔有皰疹的是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屁股也長疹子的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傳染性更強也更嚴重。 手足口病分為輕症和重症, 只是發燒和長疹子的是輕症, 輕症惡化下去可能轉為重症, 特別嚴重的會致命。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輕症都是自限性疾病, 自己會好的, 對症護理即可, 比如退燒。 但有時候關鍵是不知道你得的是什麼病, 比如我們一開始也不知道是手足口病, 第一天燒40度退不下來還是打了吊針, 我還覺得有點過度治療, 第二天知道是手足口病, 醫院怕傳染也不讓打吊針了, 我們擔心萬一發展成重症, 還是給路易吃了頭孢。 現在馬後炮看來,

Advertisiment
抗病毒其實可有可無, 抗不抗病毒到時候都自己沒了。

用藥方面我們一直很謹慎的, 路易幾個月時幼兒急疹連退燒藥都沒吃, 1-2歲共六次感冒發燒只吃過退燒藥, 2-3歲共兩次感冒給過止咳藥之類緩解症狀, 這是第一次用抗生素和打吊針, 中藥更是從來不碰的。

我們還建立了一個寶寶疾病的文檔(用的evernote), 從出生開始記錄路易每一次生病的時間、病情發展過程、治療用藥處理等資訊。 簡單幾句話即可, 不費多少時間, 所有內容加起來目前還不到兩頁, 3年下來對孩子生病的情況一目了然。 舉個例子如下:

幼兒急疹

2012年12月5日

病情:第一天臨晨開始發燒38.6, 第二天下午開始升溫39.3, 一直持續到第三天上午降到38.2, 第三天晚上退燒,

Advertisiment
第五天開始全身出疹子。

治療:多喂母乳, 物理降溫(退熱貼、溫水), 沒吃退燒藥, 沒去醫院。

還有很多人問我, 是幼稚園傳染的吧?

說實話我第一反應也是這樣, 平時路易接觸的小朋友不多, 幼稚園傳染的可能性很大。 我的另一個疑慮是, 這才剛上幼稚園三周, 怎麼就得了手足口病呢, 話說我們是考察了幼稚園的衛生消毒措施的, 會不會是光說不做, 執行很不到位呀?

我在一些微信群裡拋出疑問, 很快有個搞幼教的朋友回應, 很藝術地給我做了一次家長工作, 該找路易的幼稚園要工資去^_^。

他首先提醒我, 確診手足口病要儘早通知幼稚園, 這是大規模傳染病, 及早通知幼稚園才好做相應消毒預備。 這個常識我是有的, 醫院都做了登記, 通知和隔離意識還是沒問題的。他提到消毒,我正好問他幼稚園能做哪些消毒防疫工作?如何檢驗幼稚園這方面工作是否到位?

接著他告訴我,這種傳染病預防幼稚園能做的很有限,因為不可能24小時嚴控孩子的行為,他們什麼時間會接觸到傳染源也是難以預料的。學校僅僅只能做到在高發期的時候,提高消毒頻率和力度而已。第一個孩子,總是難以預料的,然而控制不讓更多孩子受到傳染,才是幼稚園能做得更好的地方。他說的有道理,醫生也說過,有的小孩攜帶病毒不發病的,但是可以傳染給別人,確實很難查出從哪裡傳染的,從幼稚園角度真的是防不勝防。

手足口病的預防重點在於環境消毒和衛生意識培養:一方面孩子能夠用手接觸到的東西,都用高溫、酒精、紫外線什麼的消毒,這些家長也很難看到;另一方面,跟孩子講“病從口入”的道理,堅持每次餐點之前用肥皂洗手,在家裡也養成這個習慣。我們幼稚園是號稱每頓飯都高溫消毒餐具,每天晚上紫外線消毒教室,還用84消毒液拖地,還說每天早上測體溫,但具體執行怎樣就不知道了。

不過從幼稚園的角度,這種疫情幼稚園能做的大部分都是事後防疫,這不有了病例肯定會加班加點進行消毒防疫工作,疫情擴展要停課的他們也不想,可真要平日都維持這種級別的防疫強度老師工作量會很大。碰上疫情,家長不敢送園老師還能理解,最難受的大概是得病孩子的家長遷怒于幼稚園的防疫工作吧,即使再怎麼能夠理解家長的心情,老師還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要鬧辭職什麼的)。

到這我突然明白了,朋友是在讓我體會幼稚園和老師的難處,我坦誠說正有點遷怒呢哈哈,跟你聊完這些我也更理解你們了,都不容易。朋友接著表示他們也很感激那些理解和支持幼稚園工作的家長,將心比心,誰都不希望孩子遭罪,大家互相理解。果然是家長工作經驗豐富的高手。

最後再跟大家聊聊怎麼說服孩子接受打針吃藥。

這一個月來路易小朋友可沒少打針吃藥,3歲要打疫苗,後來入園體檢要抽血,這次生病了更是經歷了驗血、皮試、打吊針、吃藥、鹽水漱口。這三天兩頭跑醫院,路易現在對醫院的人物、場景、流程都混熟了,相關的繪本、角色扮演都很有興趣。下面具體來說說鬥智鬥勇的場景:

(1)打疫苗

剛滿3歲生日,爺爺奶奶帶路易去打預防針,這次他只哭了兩聲,非常勇敢。媽媽晚上回來問他:

“路易今天打針了麼?”

“打針了,寶寶只哭了兩聲就不哭了。”

“路易真棒!打針痛麼?”

“痛了一下就不痛了。”

“真棒!知道寶寶為什麼打針麼?”

“寶寶病了。”

“寶寶沒病,寶寶打的是預防針,預防針是打敗病菌用的,是保護寶寶不生病的。”

路易馬上反應過來:“和繪本裡說的一樣。”

他說的繪本是《打預防針,我不怕》,這幾天爺爺沒少給他講,果然有效果。要知道,路易之前是一進醫院就要哭的,前段時間阿婆生病,每天帶著路易去打針,第一次去路易死活不願進醫院大門,阿婆跟他解釋半天是阿婆打針,不是寶寶打針,路易猶豫半天,來了一句:“阿婆自己去吧,寶寶在外面等你。”

(2)抽血

沒過多久入園體檢,要從胳膊上抽兩管血,平時生病去醫院也常常抽指血,我們跟路易解釋,打疫苗是為了保護身體不生病,抽血則是為了做身體檢查,檢查我們的身體有沒有生病,以及生了什麼病。

用汽車來做類比路易就很容易理解了,他可是跟我們一起去給汽車做過檢查,還在4S店裡觀看被舉到半空維修的汽車。有一本繪本《神奇的修車廠》(什麼是什麼低幼版),介紹給汽車檢查、維修的故事,都是路易最感興趣的內容。要知道,他在4S店裡就是數汽車還剩幾個輪子沒卸,研究前蓋板打開了沒有,看到哪裡撞掉了一塊簡直興奮得要死。(這是什麼心理?)毫無懸念地,他對這本貼近生活的修車百科書很是癡迷,說實話裡面的一些知識我都不太懂,路易聽了好多好多遍以後,每個細節都門清,後面問題的回答也能輕鬆應對。

(3)打吊針

打吊針本身並不疼,我觀察到護士兩次下針的時候路易都沒有反應,沒錯路易挨了兩針。打吊針的麻煩在於,這個針要一直在手上掛著,這是路易沒有過的體驗,就會有恐懼。何況他平時最討厭和身體接觸的物品,帽子手套圍巾是從來也不戴,也就最近因為怕曬偶爾戴下防曬帽,一到陰涼處就摘下來。

第一次,護士剛固定好針頭,路易就開始掙扎,先是用另一隻手去撥,被控制住後就用打針的手往身上蹭,不把這個“異物”擺脫掉誓不甘休。他在這樣的激烈情緒裡,我們再解釋打吊針是怎麼回事、不能亂動會痛、弄壞了還要重新打,他顯然是聽不進去的,如果能提前點想到孩子沒體驗過的恐懼提前解釋,應該會好很多。

不一會兒,針頭處開始出血,路易大叫“好痛”,護士一看“你這不是自己找罪受麼”,他就是這麼一個倔強的孩子。第二次,路易又想掙扎,這次媽媽知道他已經有過體驗,不用多說道理,簡單的指令是最有用的,於是媽媽只反復提醒他“動了會痛”,這才順利堅持下來。

(4)吃藥

醫生給路易開了頭孢,是片劑,一天吃兩次。第一次是固體狀態吃的,跟他講道理生病了吃藥才能好,他接受了很順利。第二次拒絕吃藥片,阿婆把藥溶在勺子的水裡,講講道理他也接受了。第三次,有了之前的經驗,路易死活也不吃了。

爸爸想了個辦法,找來路易最愛吃的黑糖餅餅作為獎勵(我們家獎勵是幾乎不用的),告訴他如果吃藥可以吃四塊。路易要求吃五塊,總之得表達點和你不一樣的心聲,爸爸同意,數著數拿出來放在託盤裡。路易湊過臉去,爸爸趕緊表示不能碰,先吃藥才能吃,路易可憐巴巴地表示:“我就看看。”

之後,路易要求一直近距離看著這幾塊餅餅,手在餅餅上方盤旋,只見他咽了咽口水,品頭論足道:“餅餅是圓圓的。” 看他那饞樣,讓我想起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路易能不能扛得住誘惑呢?

爸爸再次強調只要吃藥就可以吃餅餅了,路易不忘要求公平:“爸爸你喜歡吃這個餅餅麼?” “喜歡呀。” “你也要吃完藥才能吃。” “好,爸爸沒病不用吃藥,也就不吃餅餅了。”

路易轉換思路,看了眼餅餅突然忍痛割愛地說:“把餅餅放回去吧。” 哈哈他以為不吃餅餅就可以不吃藥了,到嘴邊的獵物又送回去,你還真捨得呀。最後爸爸想了個辦法,做了個夾心藥餅餅喂進去,問路易:“吃到藥沒?” 路易笑笑說:“吃到了,好苦。”

(5)鹽水漱口

路易睡前洗漱,刷完牙爸爸端來鹽水讓漱口,他生病了,昨天試過一回後,今天死活不願意了。爸爸演示和他一起漱口,人家可不“上當”了。爸爸很無語,強硬地擋住他不讓下來,路易也表示“很生氣”,剩下的洗漱步驟都不願意了。(他站在一個踩腳凳上,就能自己洗手刷牙,刷完自己把牙刷沖洗好放回牙缸。)

媽媽接手處理路易的情緒,給他自主感。他先是自己關上洗手間的燈和門,然後要求我抱著他去他的房間,一進房間就要求講故事。我讓他選了一本繪本,聲明只講這一本且只講一遍,講完我們就去洗澡洗手洗臉和漱口。我徵求他同意,路易表示:“我不說話。” 我也學他說:“那我也不說話了。” 不說話怎麼講故事呢,路易急了:“媽媽你要說話。” 我重複一遍聲明,這次他爽快答應:“行。”

講完一遍故事,我給他兩個容易的選擇啟動:“我們是先洗澡還是先洗手?” “先洗手。” 他自己順利洗完了手,我接著讓他選:“先洗臉還是先漱口?” “先洗臉。” 毫無懸念地,之後他又在洗澡和漱口之間選擇了洗澡。洗完澡,我提出“在浴缸裡漱口”的新玩法,他很樂意地嘗試了第一口鹽水,吐到浴缸裡沒玩過。

可第二口又不樂意了,我勸了半天兩個人僵持在那,他看我挺堅決地(溫和地堅持,不動情緒,也不是強迫就範),自己給自己找了個臺階說:“這是第三口。” 我趕緊接上:“第三口來了。” 就這樣,跳過了被他拒絕的第二口,路易又嘗試了幾次。

通知和隔離意識還是沒問題的。他提到消毒,我正好問他幼稚園能做哪些消毒防疫工作?如何檢驗幼稚園這方面工作是否到位?

接著他告訴我,這種傳染病預防幼稚園能做的很有限,因為不可能24小時嚴控孩子的行為,他們什麼時間會接觸到傳染源也是難以預料的。學校僅僅只能做到在高發期的時候,提高消毒頻率和力度而已。第一個孩子,總是難以預料的,然而控制不讓更多孩子受到傳染,才是幼稚園能做得更好的地方。他說的有道理,醫生也說過,有的小孩攜帶病毒不發病的,但是可以傳染給別人,確實很難查出從哪裡傳染的,從幼稚園角度真的是防不勝防。

手足口病的預防重點在於環境消毒和衛生意識培養:一方面孩子能夠用手接觸到的東西,都用高溫、酒精、紫外線什麼的消毒,這些家長也很難看到;另一方面,跟孩子講“病從口入”的道理,堅持每次餐點之前用肥皂洗手,在家裡也養成這個習慣。我們幼稚園是號稱每頓飯都高溫消毒餐具,每天晚上紫外線消毒教室,還用84消毒液拖地,還說每天早上測體溫,但具體執行怎樣就不知道了。

不過從幼稚園的角度,這種疫情幼稚園能做的大部分都是事後防疫,這不有了病例肯定會加班加點進行消毒防疫工作,疫情擴展要停課的他們也不想,可真要平日都維持這種級別的防疫強度老師工作量會很大。碰上疫情,家長不敢送園老師還能理解,最難受的大概是得病孩子的家長遷怒于幼稚園的防疫工作吧,即使再怎麼能夠理解家長的心情,老師還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要鬧辭職什麼的)。

到這我突然明白了,朋友是在讓我體會幼稚園和老師的難處,我坦誠說正有點遷怒呢哈哈,跟你聊完這些我也更理解你們了,都不容易。朋友接著表示他們也很感激那些理解和支持幼稚園工作的家長,將心比心,誰都不希望孩子遭罪,大家互相理解。果然是家長工作經驗豐富的高手。

最後再跟大家聊聊怎麼說服孩子接受打針吃藥。

這一個月來路易小朋友可沒少打針吃藥,3歲要打疫苗,後來入園體檢要抽血,這次生病了更是經歷了驗血、皮試、打吊針、吃藥、鹽水漱口。這三天兩頭跑醫院,路易現在對醫院的人物、場景、流程都混熟了,相關的繪本、角色扮演都很有興趣。下面具體來說說鬥智鬥勇的場景:

(1)打疫苗

剛滿3歲生日,爺爺奶奶帶路易去打預防針,這次他只哭了兩聲,非常勇敢。媽媽晚上回來問他:

“路易今天打針了麼?”

“打針了,寶寶只哭了兩聲就不哭了。”

“路易真棒!打針痛麼?”

“痛了一下就不痛了。”

“真棒!知道寶寶為什麼打針麼?”

“寶寶病了。”

“寶寶沒病,寶寶打的是預防針,預防針是打敗病菌用的,是保護寶寶不生病的。”

路易馬上反應過來:“和繪本裡說的一樣。”

他說的繪本是《打預防針,我不怕》,這幾天爺爺沒少給他講,果然有效果。要知道,路易之前是一進醫院就要哭的,前段時間阿婆生病,每天帶著路易去打針,第一次去路易死活不願進醫院大門,阿婆跟他解釋半天是阿婆打針,不是寶寶打針,路易猶豫半天,來了一句:“阿婆自己去吧,寶寶在外面等你。”

(2)抽血

沒過多久入園體檢,要從胳膊上抽兩管血,平時生病去醫院也常常抽指血,我們跟路易解釋,打疫苗是為了保護身體不生病,抽血則是為了做身體檢查,檢查我們的身體有沒有生病,以及生了什麼病。

用汽車來做類比路易就很容易理解了,他可是跟我們一起去給汽車做過檢查,還在4S店裡觀看被舉到半空維修的汽車。有一本繪本《神奇的修車廠》(什麼是什麼低幼版),介紹給汽車檢查、維修的故事,都是路易最感興趣的內容。要知道,他在4S店裡就是數汽車還剩幾個輪子沒卸,研究前蓋板打開了沒有,看到哪裡撞掉了一塊簡直興奮得要死。(這是什麼心理?)毫無懸念地,他對這本貼近生活的修車百科書很是癡迷,說實話裡面的一些知識我都不太懂,路易聽了好多好多遍以後,每個細節都門清,後面問題的回答也能輕鬆應對。

(3)打吊針

打吊針本身並不疼,我觀察到護士兩次下針的時候路易都沒有反應,沒錯路易挨了兩針。打吊針的麻煩在於,這個針要一直在手上掛著,這是路易沒有過的體驗,就會有恐懼。何況他平時最討厭和身體接觸的物品,帽子手套圍巾是從來也不戴,也就最近因為怕曬偶爾戴下防曬帽,一到陰涼處就摘下來。

第一次,護士剛固定好針頭,路易就開始掙扎,先是用另一隻手去撥,被控制住後就用打針的手往身上蹭,不把這個“異物”擺脫掉誓不甘休。他在這樣的激烈情緒裡,我們再解釋打吊針是怎麼回事、不能亂動會痛、弄壞了還要重新打,他顯然是聽不進去的,如果能提前點想到孩子沒體驗過的恐懼提前解釋,應該會好很多。

不一會兒,針頭處開始出血,路易大叫“好痛”,護士一看“你這不是自己找罪受麼”,他就是這麼一個倔強的孩子。第二次,路易又想掙扎,這次媽媽知道他已經有過體驗,不用多說道理,簡單的指令是最有用的,於是媽媽只反復提醒他“動了會痛”,這才順利堅持下來。

(4)吃藥

醫生給路易開了頭孢,是片劑,一天吃兩次。第一次是固體狀態吃的,跟他講道理生病了吃藥才能好,他接受了很順利。第二次拒絕吃藥片,阿婆把藥溶在勺子的水裡,講講道理他也接受了。第三次,有了之前的經驗,路易死活也不吃了。

爸爸想了個辦法,找來路易最愛吃的黑糖餅餅作為獎勵(我們家獎勵是幾乎不用的),告訴他如果吃藥可以吃四塊。路易要求吃五塊,總之得表達點和你不一樣的心聲,爸爸同意,數著數拿出來放在託盤裡。路易湊過臉去,爸爸趕緊表示不能碰,先吃藥才能吃,路易可憐巴巴地表示:“我就看看。”

之後,路易要求一直近距離看著這幾塊餅餅,手在餅餅上方盤旋,只見他咽了咽口水,品頭論足道:“餅餅是圓圓的。” 看他那饞樣,讓我想起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路易能不能扛得住誘惑呢?

爸爸再次強調只要吃藥就可以吃餅餅了,路易不忘要求公平:“爸爸你喜歡吃這個餅餅麼?” “喜歡呀。” “你也要吃完藥才能吃。” “好,爸爸沒病不用吃藥,也就不吃餅餅了。”

路易轉換思路,看了眼餅餅突然忍痛割愛地說:“把餅餅放回去吧。” 哈哈他以為不吃餅餅就可以不吃藥了,到嘴邊的獵物又送回去,你還真捨得呀。最後爸爸想了個辦法,做了個夾心藥餅餅喂進去,問路易:“吃到藥沒?” 路易笑笑說:“吃到了,好苦。”

(5)鹽水漱口

路易睡前洗漱,刷完牙爸爸端來鹽水讓漱口,他生病了,昨天試過一回後,今天死活不願意了。爸爸演示和他一起漱口,人家可不“上當”了。爸爸很無語,強硬地擋住他不讓下來,路易也表示“很生氣”,剩下的洗漱步驟都不願意了。(他站在一個踩腳凳上,就能自己洗手刷牙,刷完自己把牙刷沖洗好放回牙缸。)

媽媽接手處理路易的情緒,給他自主感。他先是自己關上洗手間的燈和門,然後要求我抱著他去他的房間,一進房間就要求講故事。我讓他選了一本繪本,聲明只講這一本且只講一遍,講完我們就去洗澡洗手洗臉和漱口。我徵求他同意,路易表示:“我不說話。” 我也學他說:“那我也不說話了。” 不說話怎麼講故事呢,路易急了:“媽媽你要說話。” 我重複一遍聲明,這次他爽快答應:“行。”

講完一遍故事,我給他兩個容易的選擇啟動:“我們是先洗澡還是先洗手?” “先洗手。” 他自己順利洗完了手,我接著讓他選:“先洗臉還是先漱口?” “先洗臉。” 毫無懸念地,之後他又在洗澡和漱口之間選擇了洗澡。洗完澡,我提出“在浴缸裡漱口”的新玩法,他很樂意地嘗試了第一口鹽水,吐到浴缸裡沒玩過。

可第二口又不樂意了,我勸了半天兩個人僵持在那,他看我挺堅決地(溫和地堅持,不動情緒,也不是強迫就範),自己給自己找了個臺階說:“這是第三口。” 我趕緊接上:“第三口來了。” 就這樣,跳過了被他拒絕的第二口,路易又嘗試了幾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