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保證

很多年以前我剛來美國不久, 在一家幼稚園做代課老師。 剛到美國的我對美國的教育理念雖有所聞, 卻不知道是怎樣實踐的。 所以當時我對不少現在看來不過是常規的教學做法印象深刻, 至今都記憶猶新。

記得我在幼稚園裡曾經參加過一次南瓜比賽, 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 這個幼稚園有一個傳統, 在春天來臨的時候, 老師會發給每個孩子幾粒南瓜種子, 讓孩子們帶回家去種。 到了秋天收穫的季節, 幼稚園會為孩子們舉辦一個南瓜節, 讓孩子們把自己種的南瓜帶到學校來, 參加評比;孩子們的家長也會各顯神通,

Advertisiment
帶來自己用南瓜製成的各種食品與大家分享。

南瓜節最熱鬧的活動當然是南瓜評比了, 我第一次參加這個評選時以為就像通常的比賽一樣, 最後的結果會有一個孩子獲得最優獎, 還有幾個孩子獲得二等獎、三等獎。 可是沒有想到評比結束的時候, 每一個參賽的南瓜上都獲得了一個漂亮的帶著緞帶的獎章。

我仔細看一看, 緞帶上寫著諸如“最小南瓜獎”、“最大南瓜獎”、“最完美體型南瓜獎”、“最歪南瓜獎”、“最黃南瓜獎”, 還有“最醜南瓜獎”、“最可笑南瓜獎”等等。 原來每一個南瓜都有自己的特點, 所以每一個南瓜都獲獎了。

家長們帶著孩子流覽著那些南瓜, 讀著獎章緞帶上那些有趣的話, 開心大笑。 評比結束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都高高興興地把自己的獎牌領回家;南瓜呢, 則留在了學校, 成為了以後很多天孩子們之間的話題。

這樣的評選活動給孩子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樂趣, 它培養了孩子對種植的興趣, 讓孩子通過種植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 而且增進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機會。 但是還有一點更重要, 那就是這個活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是人的個性性格的組成部分, 心理學家給自尊心下的定義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 以及因為這種自我評價而產生的情感體驗。 自尊心對一個人心理上的影響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 甚至還可以是致命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 就連幾歲大的孩子們也不例外。

Advertisiment
和自尊心相關聯的另一個個性特徵是自信心。 那些自尊心強、自我評價比較高的人, 往往也有很強的自信, 相信自己有能力達到自己的目標。

孩子們的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圍環境, 特別是周圍人群對自己評價的影響, 而孩子的自尊心又會轉而影響他(她)其它方面的發展。 研究顯示那些經常得到表揚和鼓勵的孩子們, 他們性格開朗、好奇心強, 願意探究、嘗試新的東西;他們有毅力, 遇到困難不會輕易放棄努力;他們喜歡交朋友, 社會交往能力強, 有領導才能;把這些性格因素加在一起, 我們就可以預見這樣的孩子們的未來發展的空間要比那些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孩子們大得多。

自尊心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

Advertisiment
發展心理學研究顯示自尊心成曲線型發展。 這是因為研究發現幼稚園階段的孩子們自尊心很強, 對於自己所取得的任何一點點成就、學到的任何一點點新技能, 都由衷地感到自豪。 這個階段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最高, 自我感覺最好。

到了孩子上小學的時候, 在學校教育環境裡, 孩子學會了把自己和同伴進行比較, 從而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而傾向於對自己做全面的肯定或否定,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尊心最脆弱。

到了中學階段, 孩子學會了對自己進行分析, 瞭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 揚長避短, 能夠對自己做客觀的評價, 他(她)的自尊心又逐漸地升高了。 所以總體來說, 孩子的自尊心是一個從高到低、再到高,

Advertisiment
這樣一個一般發展趨勢。

前面我曾經講到一個人自尊心的形成與他(她)所處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充滿了鼓勵、讚美、成功和接納的環境中, 他(她)就會對自己有很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努力進取;相反的, 如果孩子總是生活在一個充斥著批評、打擊、失敗和拒絕的環境裡, 他(她)就會自暴自棄, 膽怯、畏縮。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要注意多看孩子的優點和進步, 多表揚、鼓勵孩子, 切忌打擊、諷刺、忽視孩子, 更不要在公眾場合羞辱、打罵孩子。 越小的孩子, 他(她)的自尊心越脆弱, 越需要依賴父母和老師的呵護。 要記得培養孩子健康、積極的自尊心, 要從幼兒期就開始, 自尊心是孩子未來健康成長的心理保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