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分娩期>產前征兆>正文

臨產后骨盆出口徑線的臨床分析

產后骨盆出口徑線的臨床分析

對45例產婦在臨產后進行骨盆出口徑線的測量, 結果發現:在第一產程出口橫徑為7.5~8.5cm時, 第二產程大多均增大0.5~1cm。

出口橫徑在臨床中的意義:骨盆分為入口面、中骨盆及出口面。 出口面包括出口橫徑和后矢狀徑, 尤其出口橫徑更為重要, 它是胎頭通過中骨盆而進入出口面, 能否順利經陰☆禁☆道分娩的徑線。 若出口狹窄則妨礙胎頭內旋轉完成。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骨盆及骨質圍繞出口面的橫徑。 出口橫徑過于短小≤6cm時, 即使后矢狀徑再大也無法補償, 臨床上很少遇到單獨一個面狹窄,

Advertisiment
特別是中骨盆與出口面的狹窄往往同時存在。

注意臨產時的出口狹窄, 預防難產發生:經45例產婦的臨床觀察, 臨界狹窄的產婦都給以試產機會, 均能順利陰☆禁☆道分娩, 而且在宮口開全時出口橫徑都增大0.5~1cm, 而且有的胎兒體重偏大, 也能順利分娩, 這是值得我們臨床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有條件的可利用超聲波監測分娩及胎頭機轉的全過程, 這會給臨床提示更準確的科學依據。 而臨床測量雖不太準確, 0.5cm的差距還是容易識別的, 在臨床應用時劃分過細并不實用。 除骨盆大小外, 胎兒大小、胎方位、產力及胎頭的可塑性等因素均可影響分娩的預后。

[1]因此除了絕對性狹窄外, 都需給以試產機會。

[2]但要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情況,
Advertisiment
尤其對出口狹窄要掌握得嚴格些。 這就要求產房護士認真做好待產的每一環節工作, 既要觀察先露下降、宮口進展、宮縮、胎心等情況, 也要觀察骨盆情況, 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在頭位分娩中, 順產與難產是相對的, 可以互相轉化, 它受分娩三大因素(骨盆、胎兒、產力)錯綜復雜的關系所影響, 在分娩過程中, 骨盆和胎兒大小是不變因素, 而胎頭位置和產力是可變的因素。

[3]因此, 如何評估三大因素的關系、及時發現難產并加以糾正, 選擇分娩方式, 保證母嬰安全是產科工作者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破水提前了, 你該怎么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