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脾胃虛弱是小兒手足口病主因

因經常有死亡病例報導, 患者家屬對多本病恐懼異常, 一旦被診斷為此病, 就認為得了很嚴重的病, 往往跑到大型醫院去診療, 而很多醫院又拒收, 把患兒推到傳染病院, 進一步加重家人恐慌情緒, 一個小小病花費四五千到上萬元很常見。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傳染病, 多見於1~3歲嬰幼兒, 年齡愈小症狀愈重。 3歲以上患兒不治多在5~7日自愈, 治療恰當3~4日即愈。 若治療失當, 病程會延長, 甚者引起併發症, 且來年易復發。

近年筆者在門診診治不少患兒, 療效確切, 2~5劑即可痊癒。 手足口病顧名思義, 手、足、口腔部位發病。

Advertisiment
脾開竅於口, 主四肢, 手腳亦是脾胃的排邪通道。 病後發熱, 起斑疹、皰疹是身體驅邪的表現。 本病是典型的脾胃病, 脾胃功能正常, 不易患病, 即患亦輕;脾胃功能差, 易患病, 發病亦重。 方以半夏瀉心東加減。

典型病例

例1 某女, 1歲。 手足口病, 發燒, 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 口腔黏膜出現皰疹, 疼痛, 食欲不振, 流涎。 方用黃連3克, 乾薑6克, 半夏6克, 甘草6克, 黨參6克, 蒼術10克, 茯苓10克, 藿香6克, 蘇葉3克。 2劑, 水煎服。 藥後熱退, 納增, 精神可, 繼服二劑。

例2 某男, 10歲。 手足口病, 三日, 手足心起皰疹, 口腔潰瘍痛甚, 不發熱, 舌淡胖, 流涎, 咽痛不能進食, 脈細。 處方:黃連3克, 乾薑10克, 藿香10克, 蒼術15克, 茯苓15克, 陳皮15克, 厚樸10克, 雞內金10克。 3劑, 水煎服。 藥後潰瘍癒合,

Advertisiment
納可。 予理中湯善後。

體會:現在小兒吃水果、喝牛奶飲料、雪糕等寒性食物較多, 常服抗生素和清熱解毒等寒性藥物, 導致寒性體質形成。 脾胃虛弱是本病發生的內在因素, 也是發病率增加、重症患者增加的原因。 患病後使用寒涼藥物治療, 進一步損傷脾胃及肝腎功能, 抵抗力下降, 邪毒入裡, 易產生併發症, 如腦炎、心肌炎等, 不能不使人警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