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酷夏將至 小兒手足口病預防指南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 潛伏期:多為2~10天, 平均3~5天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 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 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 主要通過接觸被患者的呼吸道病毒、消化道病毒污染過的空氣、飛沫、體液、分泌物等傳染而感染, 所有在該病高發期間, 幼稚園、托兒所等易發生集體感染現象。

Advertisiment

進入手足口病高發期, 很多家長一見到孩子長疹子就誤以為是手足口病, 急忙將孩子送到醫院, 但多數孩子只是普通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和皮疹。 怎樣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兒童手足口病發病的特點初期跟上呼吸道感染相似, 都是急性病, 伴有發熱, 部分患兒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噁心等症狀;但是, 手足口病不同的症狀是患兒身上會出現皮疹,

Advertisiment
皮疹的特點是米粒大小的水泡, 水泡顏色較深, 疼痛感明顯, 有癢感想撓, 這些皮疹主要出現在患兒的手、腳、臀部等地方。

有的家長為了預防手足口, 在寶寶洗手、洗臉之後還給寶寶噴兒童型開喉劍噴霧。 還有家長反映有的幼稚園每天晨檢的時候都往寶寶嘴裡噴利巴韋林, 說是可以預防手足口病。 專家表示:目前還沒有哪種可以有效預防手足口病, 而上述提到的兩種藥都不屬於疫苗範疇, 起不到預防手足口病的範疇, 濫用反而可能帶來新的疾病。 家長和老師要注意不要隨便給寶寶用藥。

手足口病並不可怕, 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入手, 預防手足口病。

1、勤洗手

日常生活中,

Advertisiment
家長要特別注意兒童的個人衛生,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液洗手。 帶孩子外出到公共場所或去醫院就診時, 往往不方便洗手, 家長、老師最好能隨身攜帶免洗手消毒劑或濕紙巾, 以便當自己和孩子的手接觸污染物品後, 能立即清潔消毒。

2、日常用品勤消毒

寶寶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等要清洗乾淨, 煮沸消毒。 對寶寶經常玩的玩具也要進行消毒, 可以選用0.3%的84消毒液進行擦拭、浸泡。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引發手足口病的EV71病毒對酸性物質有高強度的“免疫力”, 不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經過胃時, 會被胃酸殺死, 一旦水源被EV71病毒污染, 很容易出現手足口病流行, 所以家長一定注意, 不能給寶寶喝生水, 不給寶寶吃生冷食物。

Advertisiment

4、保持房間空氣流通

家裡房間要經常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這是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撒手鐧”。 一方面, 空氣中的病毒量會因此大量降低;另一方面, 即使有病毒擴散, 只要不達到一定數量, 依然不會致病。

5、遠離感染源

幼稚園等兒童聚集的場所如發現手足口病例應及時隔離。 疾病高發期間少帶寶寶到市場、車站等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最後要特別要提醒家長, 醫院裡的疾病各式各樣, 無論是家長本人, 還是孩子去醫院就診時, 一定戴好口罩, 以免交叉感染, 從醫院歸來要將外衣、鞋帽進行更換、清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