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觀不同全家雞飛狗跳,還能不能愉快相處?

據說, 再恩愛的夫妻, 一生中都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其中一半以上發生在生完孩子的頭兩年內。 有了孩子, 才知道什麼叫雞飛狗跳。 婆婆不幫帶, 自己費力又費心(那些別人家的奶爸到底是哪找的?);婆婆幫忙帶, 一家人的衝突從此開始……

你覺得寶寶吃飽了, 她卻說小孩子哪知道吃多少, 追在後面喂了一勺又一勺;你給寶寶穿好衣服準備出門, 她又驚呼:這麼少, 感冒了怎麼辦。

老人的育兒觀念常常和我們有不小的出入, 雖然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有時候真是一言不合就想吐槽↓


吐槽歸吐槽,

Advertisiment
我們卻誰都不能否認奶奶對孩子的付出和愛, 和花多少錢請來的阿姨保姆都買不到的放心。

Mommy的婆婆在寶寶生病時幾乎是時刻守在孩子身邊, 一有風吹草動就連忙查看情況, 分擔了最困難時期的辛苦。

說到底, 孩子是自己的, 婆婆幫忙照顧是情分, 不幫忙是本分。 她和你一起費心費力, 有什麼資格埋怨呢?

大道理講完, 但是和婆婆的矛盾衝突也還是客觀存在。 說到底都是為孩子好, 問題是出在哪兒呢?

老人育兒PK辣媽育兒

◆穿衣

麻麻:寶寶有自己的抵抗力, 不用穿太多。 薄毛衣羽絨服妥妥的, 脫下外套運動也方便。 衣服當然也要精緻好看~

奶奶:孩子那麼小怎麼能穿這麼少!會感冒的!兩件保暖衣兩件毛衣加大棉襖圍巾手套帽子口罩……多穿總比受涼好。

Advertisiment

◆吃飯

麻麻:準備好飯菜, 讓寶寶坐在兒童椅上拿著勺子自己吃;寶寶說不吃了就作罷, 不額外給零食。

奶奶:餵飯、喂牛奶、喂水果, 以自己估計的量為准, 孩子吃不完就追在後面, 吃完一口還有一口。

◆喝水

麻麻:輔食開始前的寶寶不用刻意多喝水, 開始喝水要準備自己的小杯子, 喝“嬰兒水”才好。

奶奶:生下來要喝一勺水清胎火, 每天要喝水才好。 和寶寶共用一個杯子, 你一口, 我一口。

◆看病

麻麻:寶寶小症狀一直不好, 趕緊上醫院。 花了500大洋各種檢查後結果一切正常, 松一大口氣, 對醫生比心。

奶奶:我們以前哪不舒服都是自己過幾天就好了, 花了那麼多錢什麼病沒有來醫院幹嘛, 自己買藥給孩子吃不好?

Advertisiment

還有像嚼碎東西喂孩子、大人小孩衣服通通混洗、母乳就是不能停……一系列雞毛蒜皮的問題, 一說一天不用停。

說輕了沒效果, 說重了不高興, 反復說又有一堆道理等著, 總是聽不進去, 恨不得辭職回家自己帶娃。

那麼, 和老人育兒觀差異這麼大, 怎麼才能愉快地(rang)“和平”(ta)相(ting)處(hua)呢?

育兒觀念不同這樣破

1.堅持自己帶娃

Mommy覺得有婆婆幫忙很好, 但是依然選擇了自己帶娃。 理由很簡單, 每天插不上手也就沒什麼好指手畫腳的, word娃我做主!

衝突問題從根源解決~但首先你得可以放棄事業, 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娃, 老公可以獨自養家。

2.穩定心態

嚴格來說育兒方法沒有唯一正確性, 不一定是媽媽對奶奶錯。 否則孩子爸怎麼活到現在幾十歲。

Advertisiment

回想一下, 是不是奶奶說的做的, 你已經默默打上了小標籤, 從心底開始不接受?

3.多肯定老人

與其成天說“不要”尷尬紅臉, 還不如多用肯定句, 去肯定婆婆做的好的地方, 或“這樣做會更好”。

4.不當著孩子面不悅

孩子是天生的社交家, 就算麻麻不說話也能感覺到大人間微妙的氣氛。 有衝突或情緒背著寶寶再發作。

5.統一戰線

就算存在不同意見, 在孩子面前也要統一口徑和做法。 你說不能吃零食, 奶奶又買給ta, 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撒謊。

6.老公協調

但凡關係融洽的婆媳, 中間多半少不了一個機智的老公。 比較尖銳的話題交給老公開口更好, 由他兩邊協(hong)調。

7.學會妥協

最後一招, 如果婆婆始終堅持用她的辦法養孩子,

Advertisiment
你也犯不著針鋒相對, 世界是充滿彈性的。

在你面前乖乖聽話, 在奶奶處偶爾“放風”, 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 何必要追究到底?孩子的情商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