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嫂知識:第3個月育兒要點

豐富感覺學習內容, 多看、多聽、多觸摸, 增加手部精細運動能力訓練。

學會翻身發音訓練:講故事、聽音樂、母子對話協助小兒夠取, 拍打, 觸摸眼前玩具注意預防佝僂病此月內嬰兒:兩手指已經放鬆, 並能抓取物體。 不再呈握拳狀, 抬頭更穩, 發出“咯咯”及“咕咕”聲, 兩眼能隨物體移動、幅度達到180度, 看到人物(尤其是母親的臉)時會發笑。

繼續母乳餵養:如母乳充足, 繼續母乳餵養, 白天3小時一次, 晚上可減少一次。

補充新鮮果汁:母乳餵養的嬰兒, 只要奶量充足, 不需另外補充水分, 但可以補充一些新鮮的果汁。 補充一些維生素C(新鮮的果蔬汁可在二次奶間喂)不要喂菜湯:因蔬菜中的維生素C在加熱過程中被大量破壞,

Advertisiment
在冷卻的過程中, 也不斷地被氧化破壞, 所以從菜湯中獲得的Vc極少。 另外, 蔬菜中含有較多的植酸和草酸, 會與食物中的鈣、鐵、鋅結合成不溶解的草酸和植酸鹽, 反而影響食物中的這些元素吸收。 不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 此階段都不要喂蔬菜湯。

可能發生的疾病:

1.便秘:3個月左右的嬰兒有時會發生便秘, 尤其是用牛奶或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 要改善便秘, 可以平時多給嬰兒喂些水, 4個月後可吃些菜泥或胡蘿蔔泥, 增加膳食中的纖維素, 促進腸蠕動。 每天按摩腹部對改善便秘有幫助, 不可給嬰兒餵食蜂蜜(因蜂蜜在釀造和運輸過程中易被污染,

Advertisiment
如肉毒桿菌)。

2.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由先天因素引起的聽力障礙發生率約為0.1%, 及早發現, 及早配戴助聽器可以使嬰兒聾而不啞。 如果嬰兒到三四個月時頭還不能轉向聲源, 則可能有聽力問題, 應去醫院檢查。

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生長發育迅速的嬰兒, 母乳餵養的嬰兒如果生後不及時添加維生素D, 則易發生此病。 佝僂病的體征隨月齡的不同而不同, 3個月時佝僂病的特異性體征是顱骨軟化, 主要出現在枕骨的區域。 用手指按壓嬰兒的頭顱和枕骨及頂骨的區域, 用手指按壓嬰兒的頭顱及頂骨區域如乒乓球樣感覺。

智慧提高訓練大動作能力訓練:俯臥抬頭、翻身、嬰兒被動操精細動作訓練:夠物抓握(每日數次,

Advertisiment
每次3-5分鐘)言語能力訓練:能找聲源, 笑出聲音認知能力訓練:視線轉移, 親近母親, 能摸、餵奶時和寶寶交流情緒與社交能力訓練:會出聲搭話, 見人會笑(對成人的逗引會報以甜蜜和微笑)具體方法:

翻身:兩次餵奶中間, 寶寶處於覺醒狀態時, 進行訓練。 將寶寶放置于硬板床上, 取仰臥位, 把寶寶左腿放在右腿上, 以你左手握住寶寶左手, 寶寶產生翻身動作。 以你的右手指輕輕的刺激小兒背部, 使孩子主動向右翻身, 並稍稍給予幫助, 每日數次, 3個月末孩子就會自己翻身了。

能找聲源:拿一個撥浪鼓, 在距離孩子前方30cm處搖動, 當孩子注意到時, 對孩子說“寶寶, 看撥浪鼓在這兒”, 讓寶寶的眼睛盯著撥浪鼓,

Advertisiment
張開手想抓。 休息片刻, 在寶寶的後方, 讓他看不到你的臉。 再搖動撥浪鼓, 稍停一會兒再問“撥浪鼓在哪裡呢”, 再分別將撥浪鼓慢慢移動到孩子能看到的左、右方搖動, 注意觀察寶寶的眼、耳和手的動作。 看寶寶對聲源方向的反應。

視線轉移:在視聽訓練的基礎上, 繼續在小兒覺醒時多看周圍的人和物, 並用兩個人(或物)訓練, 讓小兒的視線從一個人(或物)轉移到另一個人(或物)上, 可以用聲音或動作吸引寶寶的視線轉移。

兒歌:

小嘴巴, 用處大, 吃飯唱歌全靠它……小耳朵, 靈靈靈, 樣樣聲音聽得消……小鼻子, 用處大, 聞氣味, 全靠它……小眼睛, 亮晶晶, 樣樣東西看得清……

相關用戶問答